這篇本來想在總決賽完結後才寫,但鑑於Kobe的訪問,所以先寫幾句。
以目前走向,LBJ的騎士落敗幾成定局,換言之其總決賽紀錄將會是3勝6負。三次總冠軍,絕不是簡單的事,但我們衡量一個球員是否偉大,又不單是以總冠軍去計算。例如剛生日的Allen Iverson、或者Reggie Miller、爵士的John Stockton等,都肯定是傳奇球星之列,要是有誰說,他們一冠也無,難以稱上巨星,那肯定是腦筋有問題。當中,如Reggie Miller在生涯尾段其實大有機會「搭順風車」,如Gary Payton或其他球星老去後般加盟強隊,以支援角色贏得總冠軍,但他仍寧願與印城市民同在,那是更了不起的情操。
今日人情味不如舊日遠甚,這我一點都不反對,在職場打滾近20年後,對於所謂忠心之說,與「打份工啫」,都感受甚深。莫道你在選擇人,你的老闆究竟是Gregg Popovich,還是Danny Ainge,已是差天共地的事。但不變的是,普遍體育迷都將更高的道德標準投射在球星身上,因為球星如單純地追求勝利,而沒有了努力過程,或者沒有經過絕望的等待,那結果就未必甜美。正如Kobe Bryant,傳奇之處不在於他因人成事,早早取得三連霸,而是經過一連串場內場外的打擊後,仍能再次領湖人衛冕成功,那種自傲和倔強,折服了不少球迷。
上面談到,偉大的定義不在於指環數目,例如Robert Horry,你說很難說他會比Kobe更偉大,但當我們討論GOAT,The Greatest of All Time,那又是另一回事。要做到史上第一,不止要講冠軍數目,也要講過程中的地位、角色、貢獻,也要講整個生涯做過的挑戰,改變,成長。我們也要考慮那時候的對手,考慮隊友的支援,考慮教練的才能,如此方有較完整的想法。
可惜,礙於年紀關係,我也趕不上NBA起飛的八十年代,對於Larry Bird和Magic Johnson有多好,只能有個大概想法。正如當Kobe Bryant退休,我寫了一篇《告別最偉大的反派》,也收到不少年長球迷來郵,指我把Kobe抬得太高,認為不管是Kareem Abdul-Jabbar,或早Magic Johnson,其地位都比Kobe更勝一籌。
正如我講過,籃球偶像就如初戀,有着不可取代的特質,十多歲看的球星,一定比三十歲看更加震撼,更加純粹;昨晚和朋友食飯講波,也有討論這話題,MJ、Kobe、LBJ、Stephen Curry(級數未到,但在新一代心目中他就是神),其實就等於我們的譚詠麟、張學友和陳奕迅,誰是歌神?就看你聽那個年代的歌長大。《愛情陷阱》vs《還是覺得你最好》vs《與我常在》,誰高誰低,那可能永遠不會在答案。
LBJ總決賽再敗幾成事實,近日幾個美國主要籃球網站,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LBJ是否得不到足夠支援,他是否能令隊友更好。Kobe日前接受《New York Times》訪,也有談到這問題。
對於目前騎士在LeBron James交出上佳數據下,仍落後勇士0:3,Kobe對坊間不少人指騎士的支援太少而唱反調。他在訪問中表示,其實騎士的隊友一點也不失禮:「Kyle Korver是個偉大的射手,JR Smith也很紮實,我們集中在他的一次失誤而忽視了他曾協助球隊贏過總冠軍;他們有Kevin Love,一個明星球員,也是美國男籃代表。還有Rodney Hood,在西岸平均可獲17分的得分好手,而Tristan Thompson已打回幾年前的水準。當我們去討論LBJ有多偉大時,我們也要看看其他人,假如你說騎士的球員差勁,LBJ是與一班垃圾打波( playing with a bunch of garbage),那我絕不同意。」
朋友近來也有討論這話題,有一位就認為,至少LBJ在心技體三方面中,「體」的實力堪稱史上第一。抱歉,我即時打斷了他的說話,因為太少人看過八十年代的MJ。很多人會記得LBJ被三個綠軍球員拉住也能上籃,但有誰記得MJ在活塞三四個球員用殺傷戰術下,仍能成功入樽或得分?有誰記得MJ在1988-89球季,平均數據是32.5分,還有8次助攻和8個籃板,並且是聯盟偷波王的2.8次偷波?當我們看得不夠多,就很易有以偏概全的問題出現。所以有時ESPN排出所謂的史上最偉大100球星,我真的懷疑他們根本未看過九十年代球星打波!
很多人讚Dennis Rodman是籃板王,那是經過年月洗禮後的單純印象,事實是他麻煩多多,公牛甚至要犧牲一位球員來作他的保姆,幫他執鞋,他在場上的表現,有賴當時三為一體的Phil Jackson、Mj和Scottie Pippen聯手,由訓練到更衣室到球場上努力而成。有時聽到有朋友說,MJ贏得六次總冠軍是因為好彩,好彩有班勁隊友才能做到;一下子我也很難解釋,這就是時代的代溝。
究竟LBJ能否成為最偉大的球員,尚待他退休後才能作出更公允的討論,但他的天賦體能太勁,加上沒有大學的訓練,在基本技術上的確有差,但我們也見到他的自律和訓練下,這兩季開始明白用更省力的方式進攻,但因應其持球打法,隊友的發揮的確受影響,這才出現上面Kobe所說的問題,就是一班好隊友而變成部份球迷口中的「垃圾」。或者說,他需要適合自己的隊友,而不是那種帶領不同隊友都可登上頂峰的球星;來到最後,這問題可能不需要答案,因為每人答案都會不同,但LBJ要追上前人的話,時間已進入倒數,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