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仗不敵金塊,雷霆又成為各球迷口誅筆伐的對象,好似十一月已經是判定生死的日子。結果今日立即反彈,大勝快艇一場,Paul Peorge更攻入個人今季新高42分,外加9個籃板及7次助攻,還有3次偷波下,恐怖程度與打爆馬刺的字母哥不遑多讓。贏快艇不代表甚麼,但今場幾個變化,或者成為以為雷霆反敗為勝的契機。
比賽之前,Doc Rivers接受《奧克拉荷馬新聞》的訪問,講了很多關於OKC的感想。作為當年綠軍Big 3的主教練,就算有很多人認為他的戰術修為有限,或者月人唯親,但其意見仍有不少可取之處。在整合戰力及分配工作上,我認為Doc也有高明地方。當年綠軍的Big 3磨合較順利,一來是年紀更大,也因為加盟較早(Ray Allen 6月尾,KG則是7月尾),有更多時間磨合;最重要的一點,是三人的位置及作用不太相同,PP是主力得分手,但得分方式更多是入楔或中距離,Ray Allen則主要是外圍,也不需要經常持球;而KG有中距離,但籃下也能得分,大家的範圍及作用重叠較少。
反觀雷霆三子,一來Melo加盟較遲,要去到9月尾才來投,距離開鑼已得兩星期多一點,磨合的時間也不夠;二來三人都向來是球隊的第一重心,慣了球在手上,尤其是Melo和韋少,兩人都要一波在手才能發揮,前者無論是中距離或post up,都要花上幾秒時間,韋少是控衛,自然要波在手,反而PG的打法更有彈性,以他的身高及手長,背籃當然OK,但catch & shoot也無問題。
事實上,所謂Big 3,若果以為只是三位得分高手走在一起就天下無敵,那實在太過天真。籃球只得一個,除非精準如電腦,每場規定彼此的起手或觸球次數,否則一定會有人掂波多,有人觸球少。當年塞爾特人組成三巨頭,Ray Gun由超音速時的26.4分,急降為17.4分;PP 也由場均25分變為19.6分;至於KG,也由效力木狼時的22.4分,下降為18.8分,而他最大的改變是變成防守悍將,一力守護禁區,讓兩位球星隊友專心進攻,結果在季尾,KG不止首嚐冠軍滋味,也成為塞爾特人隊史上首位最佳防守球員。若講犧牲,由狼王變成禁區守護神的他可能最多,但看到他在總決賽擊敗湖人後向天嚎叫,自然明白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以這種超級球隊要成功,關鍵詞就是「犧牲」。犧牲有很多意思,減少得分是一種,專心做好得分以外的工作,例如去搶籃板、傳助攻、做單擋,甚至是拉空對手,也是一種,正如熱火時期的「龍王」Chris Bosh,正如現在勇士的Klay Thompson,甚至是Stephen Curry,他們都有成為主角的實力,可以獨攬球權,但為了大局着想,才讓出了鎂光燈,才衷心接納新同伴。當年火箭的Big 3失敗,Scottie Pippen和Charles Barkley由不滿對方變成罵戰,記憶猶新。
我從沒有看衰雷霆,因為他們已經夠「衰」,經過紐約慘況,經過KD奚落,Melo和韋少有足夠的動力去改變自己,也有足夠的時間去明白之前打法的不足;所以季初失利,有時不是因為雷霆三子太獨食,而是剛好相反,在關鍵時刻分工不清,太過禮讓,結果是戰術配合也失效,最後才出現韋少心急下又獨幹的鏡頭。而且雷霆就算進攻不順,但今季防守做得很好,失分是聯盟第3的98.4分,對手命中率43.8%也排在第6位。對坐擁三大球星的雷霆來說,防守不夠好才會是問題吧,進攻?只要一整合成功,自然就會順風順水,關鍵時刻大家都有信心,問題也會解決。
不是是否開完危機會議之功,結果我們就看到雷霆打出今季最好的籃球,三人合共攻入78分不是重點,而是一剎那間像明白了分工:Melo努力防守(說他不防守的,應該看看這場),頂住快艇的Blake Griffin,有時甚至要守DeAndre Jordan,仍出盡全力;韋少專心策動,減少無謂的三分起手(起手3次是近5場最少),也減少帶波,多去傳球。PG則打回老本行,如溜馬時般自由進攻,事實上,雷霆Big 3任何一位也有單場入4、50分的能力,可是之前經常是太禮讓,我入一球後總是又要分給其他隊友,其實只要手感好,那其他人便去搶籃板和防守吧;為了勝利,這又有甚麼問題?這才是所說的犧牲。今場有兩三球快攻,見到PG和韋少二打一,前者也沒有傳球,結果被人犯規,可是韋少仍上前擊掌鼓勵,這就是團隊,既然有信心,就讓他打晒吧。
要配合這種打法,其他支援球員當然以靈活及防守犀利為主,因為球隊已有足夠的得分點;之前的主力中鋒Steven Adams就是球隊無名英雄,防守內線和籃板上功不可沒,今仗因傷缺陣下,想不到生涯首次正選的Dakari Johnson也有板有眼。這位21歲的中鋒是OKC在休季時找來的瑰寶,甚至比Melo更早加盟,而他也自發參加了韋少及PG的workout,所以看到他們的默契相當不錯。更重要是他經過一季D-League(即現在的G-League)磨練,傳球甚佳,今場雖只2次助攻,但作為策應中鋒,轉波夠快,也讓雷霆的攻勢更流暢。作為次輪第48選,D.Johnson或者有日會打得如Hassan Whiteside也說不定,至少其進攻天賦一定不比S.Admas為差。所以有時很多人說,教練沒可用之兵,那實在太低估了NBA;像Dakari Johnson的例子隨處可見,並非一定名氣大才好波吧。
雷霆另一問題是禁區保護者只有S.Adams一人,所以不少球隊進攻時會用Pick & Roll,或者用有外線的長人,拉走S.Adams,結果中門大開的雷霆就輕易被人打爆;自Serge Ibaka出走後,這問題一直存在,Dakari Johnson未必是解決的答案,但他與專心防守的Melo會有幫助,始終內線的人手不多。若Melo真的能守住四號位,Billy Donovan也不嘗試同時予韋少及Raymond Felton同時上陣,令球隊的傳球次數更多,加強Ball Movement。目前OKC的攻勢經常顯得呆板,一是持球太多,二是傳球太少,OKC每場傳球次數僅為258.3次,在NBA排包尾,比第一位的76人(350.5次),差不多少100次。傳球多不代表一定好,但起碼轉邊和球的導向較快,不黏手自然讓敵人難於防守。Melo能否做好防守,會是雷霆能否再進步的關鍵。
雷霆前路仍漫長,之後對罷小馬及公牛後,對手就是馬刺、勇士及活塞,一點都不易打,球迷也要多給一點耐性。Doc在談及雷霆Big 3時,也指當日的social media不如今日無孔不入,所以球隊面對的壓力也少,反而今日球員打得差而輸波,賽後就可能看到幾萬條tweet,壓力更大下反而容易走樣;加上不少球迷對韋少及Melo的印象根深柢固,總以為他們沒有改變。希望今日雷霆的表現不是一場過,下星期四主場對勇士,才是真正的考牌戰;無論戰果如何,十一月就睇死他們,恐怕笑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