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四十二年後,再看一次告魯夫對碧根鮑華

四十二年後,再看一次告魯夫對碧根鮑華

圖:「上星期告魯夫辭世,我就「的起心肝」,從頭到尾再看一次1974年的世界盃決賽,主辦國西德對全能足球代表荷蘭、碧根鮑華(左)對告魯夫(右)的世紀大戰。」

一直以來都有個計劃,希望重看一次從前的一些經典世界盃比賽,例如1954年普斯卡斯的匈牙利對決西德、1970年比利的巴西對十字聯防的意大利、1986年馬勒當拿的阿根廷對馬圖斯的西德。這些比賽,或是年月久遠到我根本未看過、或是看的時候懵懵懂懂。現在閱歷漸長,再看一次,說不定有新一番的感受(亦要多謝youtube,令許多珍貴比賽片段流傳下來)。剛巧上星期告魯夫辭世,我就「的起心肝」,從頭到尾再看一次1974年的世界盃決賽,主辦國西德對全能足球代表荷蘭、碧根鮑華對告魯夫的世紀大戰。

Technical remarks

  1. 我看的是這兩段youtube片(上半場下半場),非精華,全場90分鐘。舊賽事無時間顯示,所以文中提及的分鐘都是以youtube片為準。文中不時提及(XX分鐘),代表分析是由XX分鐘的片段開始,可由XX分鐘開始看。
  2. 頭盔一︰片質模糊,而且旁述不是英文,所以有時我看不清球衣號碼,不知道「邊個打邊個」,最後都要靠估。或許估錯,先抱歉了。
  3. 頭盔二︰年月久遠,有些球員譯名我都不太記得,所以會中英文夾雜。

戰術背景︰風魔歐洲的全能足球

荷蘭當時由名帥米高斯(Michels)領軍。決賽前戰績五勝一和,屢屢大炒對手。米高斯奠定全能足球(total football)的理論基礎。進攻講求控球、短傳入滲;防守則用前場壓迫(pressing)、高越位陷阱。陣型雖然是1333,但其實球員沒有固定位置。比賽時不斷交換位置,前鋒有時防守、後衛有時進攻。藉由不斷走位、傳球,製造空間,突破對手防線。正因為人人有進攻和防守責任,香港傳媒遂以「十上十落」形容荷蘭。荷蘭以1970-73年歐洲盃(European Cup)三連霸、默契十足的「阿積士幫」為骨幹,例如中場尼斯堅斯(Neeskens)、翼鋒勒普(Rep)、自由人漢恩(Haan)、左後衛高魯(Krol)、右後衛蘇比亞(Suurbier)。當然少不了剛辭世的告魯夫。只是阿積士的皇牌自由人賀斯荷夫(Holshoff)決賽周前受傷,令米高斯只能以打慣中場的漢恩頂替賀斯荷夫打自由人。

西德由舒恩(Schoen)領軍。主力由1974年歐洲盃冠軍拜仁慕尼黑的球員組成。「凱撒大帝」碧根鮑華為核心,配合「轟炸機」梅拿(Muller)、中場漢尼斯(Honness)、左後衛畢列拿(Bretiner)、中堅舒華辛碧克(Schwartzenbeck)、門將美亞(Maier)。多數人一想起全能足球就想起荷蘭,其實西德當時同樣深受全能足球戰術影響,球員位置流動性強。陣型一樣是1333,但居於陣型最後的自由人(libero)碧根鮑華經常上前參與進攻,位置不定。畢列拿、福士(Vogts)等後衛也會上前助攻。雖然在球員換位上西德和荷蘭相近,但和荷蘭不同的是,西德很少打前場壓迫和越位陷阱,防守戰術主要是人盯人,因此這場決賽多見到西德縮在己方半場三閘線後佈防,而不像荷蘭般把越位線推得極前。

12939665_10154125525148408_1157148720_n

圖一(source: Wikipedia)

比賽開始,荷蘭的第一球

決賽開始前,輿論大多認為雖然西德有主場之利,但荷蘭的實力仍是稍勝一籌。西德的晉級過程也不如荷蘭般有說服力(西德在分組賽輸給東德,對智利時也因為打得太悶而被主場球迷「柴台」)。荷蘭一開賽果然不負眾望,連續傳了十六腳後,告魯夫突然在中圈開始加速,扭過福士,殺入禁區,漢尼斯被迫出腳剷跌告魯夫,球證直指十二碼點。其時開賽不過約一分鐘。尼斯堅斯主射,一射破網。

這是世界盃決賽史上數一數二扣人心弦的開首。荷蘭展現出壓倒性的實力。西德球員第一次碰球,竟然是門將美亞在球門旁死死氣地把球撿出來的時候。

12910102_10154125525178408_1664177301_n
圖二

荷蘭的第一球,不少人驚嘆於球員的傳球默契,令西德「波皮都掂唔到」。其實傳球次數只是末節,甚至告魯夫獨闖禁區的出色盤扭亦不是最重要,告魯夫後撤的智慧才是關鍵(0:56分鐘開始)(圖二紅圈顯示告魯夫後撤製造的空間)。告魯夫是中鋒,而西德今場也安排了盯人專家福士(綠圈)專門招呼他。然而今場一開始他竟然後撤到陣型中後方,在中圈拿球,著實令本來要盯他的福士進退失據,不知道究竟應上前緊跟、還是留守後場。一時猶豫,就令告魯夫可以利用其空間加速,一口氣突破福士的防守,再進以殺入禁區。

告魯夫後撒製造空間這招,在偽九號(false nine)流行的今日,已經很常見。例如2011年歐聯決賽,曼聯對巴塞,巴塞入的第二球,就是中鋒美斯後撤到中場,令自己有空間可以帶一段路再從容遠射,射破雲達沙十指關。但在七十年代,這招後撤甚為罕見,難怪擅長人盯人的福士亦一時措手不及。

傲慢的荷蘭?

荷蘭開賽一分鐘已經取得入球,但之後二十幾分鐘都顆粒無收,最後更被西德追平,為什麼呢?流行說法是荷蘭在領先後就傲慢起來,只是把球在後場傳來傳去,而沒有決心拉開比數,把西德置諸死地。貽誤戎機,反而讓西德站穩陣腳。考查這說法,相信是來自英國元老級足球記者Brian Glanville,在他1980年出版的The Story of the World Cup中記載著︰

For twenty-five minutes the Dutch did as they pleased against a stunned German team, rolling the ball about, making pretty patterns, but creating no real opportunities. Dangerous indulgence against a host team; and so it was that West Germany got off the hook."

Brian Glanville的記述極具影響力,幾乎所有記載這場決賽的文章、書籍,都接受了他的「不斷傳球、傲慢玩野」的描述(包括2000年出版、David Winner 的Brilliant Orange,一本有關荷蘭足球的殿堂級著作,也記述了 “the Dutch players began to play arrogant, taunting possession football, making beautiful patterns”)。而且全能足球強調控球在腳(故有告魯夫的名言 "There is only one ball, so you need to have it."),故此Brian Glanville的記述亦合乎情理。

然而,今日重看youtube,就會發現Brian Glanville只是對了一半。荷蘭球員領先後或許真的傲慢起來,但他們的問題不是傳球太多。相反,他們的問題是傳球太少!領先後荷蘭的進攻多了很多冒險性、容易丟失球權的長傳。本來可以好好用短傳組織、小組滲入的攻勢,荷蘭球員往往一腳踢上前算了,白白浪費許多進攻機會。下面舉幾個例子︰

  • 上半場6:29分鐘開始,尼斯堅斯在右路突破成功。他本可以好好控球,等隊友上前才組織攻勢,結果卻隨便大力傳中了事,被舒華辛碧克輕易解圍。
  • 7:21分鐘,在前場接應的隊友寥寥可數時,就大腳斬上,送球給對方。
  • 14:10分鐘,又是隨便大腳踢上前,送給西德中堅。踢去邊線都好啊……
  • 18:37 分鐘,今次前場夠多人了,但一樣採用準確度低的長傳,又一次浪費機會。
  • 27:35,荷蘭剛被西德追平,更急了,又是亂斬上去。
  • 反例︰13:12分鐘,自由人漢恩突然引球助攻,藉由快速短傳突然殺入禁區,這種非常具有全能足球風格的短傳滲入,在上半場反而是鳳毛麟角。如果多一些這類的進攻,說不定荷蘭就可以拉開比數。

荷蘭的死因確是傲慢,但傲慢的結果並不是控球、傳球太多,踢possession football。恰恰相反,荷蘭人傲慢,所以進攻時胡亂傳球,即使成功率低下,也隨便把球踢往前場,結果不斷把球權送給西德,令西德可以逐漸穩定軍心,踏實進攻。Brian Glanville在這點記述上完全搞錯。如果荷蘭真的選擇貫徹possession football,不斷在後場傳球,保住控球權,說不定西德反而因為無球可踢而愈打愈荒,最後萬劫不復。

左強右弱的形勢

在荷蘭不斷浪費控球機會時,西德逐漸打出應有的水平。上半場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雙方的進攻都非常傾向己方的左後衛的助攻,恰巧形成一個平衡。西德的右後衛福士要全場緊盯告魯夫,經常要離開自己防區,因此荷蘭左路球員不斷狙擊這個區域。

當中尤以荷蘭的左後衛高魯不斷跑前助攻,製造不少危機。荷蘭射入十二碼不久後,高魯就曾直接殺入禁區,怒射中框(4:05分鐘開始)。其餘時間亦不斷突破,和雲漢尼根(van Hanegem)、蘭辛布寧(Resenbrink)配合(10:11分鐘、15:00分鐘)。可惜老是突破不了狀態大勇的中堅舒華辛碧克和碧根鮑華。

另一方面,西德的左後衛、當時只是22歲的「鬍鬚佬」畢列拿幾乎「打哂成條左路」(圖三紅圈)。西德許多進攻都由畢列拿打開缺口,視荷蘭右後衛蘇比亞如無物。西德剛失球後,畢列拿就曾帶球殺入中路(2:30分鐘),成功傳球予禁區內的梅拿,可惜梅拿在禁區內不敵眾多後衛,又曾直接施射(8:12分鐘)、引球助攻(13:38分鐘)。

蘇比亞狀態甚至差到,後來連西德中場漢尼斯(33:40分鐘)、右翼加保斯基(Grabowski)(37:10分鐘)這些非左路球員也加一腳,走過來左邊「搵食」。西德亦逐漸藉由左路的優勢把比賽拉成均勢。

12910442_10154125525233408_682392553_n
圖三

從容的碧根鮑華和沉默的告魯夫

雙方都找到對方弱點,可是卻需要進攻核心去突破弱點。雙方的進攻核心,自然就是碧根鮑華和告魯夫。現在重看碧根鮑華,會覺得其後撤長傳打法簡直是今日的deep lying playmaker 的濫觴。他多是留在後場,利用其空間好好觀察局勢,從而淡定踢出準確長傳。例如21:49分鐘開始,他就在己方中圈附近,指點隊友,再準確長傳予荷蘭禁區附近的隊友。其從容長傳的神態,竟令人想起同樣喜歡後撒到中圈附近尋找空間再長傳的派路(當然兩者位置不同)

然而,碧根鮑華能夠如此從容,也要多得荷蘭前場壓迫不力。全能足球講求前場壓迫,前鋒也要緊迫對手後防搶球。但今場(尤其是上半場)前場的荷蘭球員卻甚少壓迫碧根鮑華。像21:49分鐘開始的那個攻勢,碧根鮑華附近有兩名荷蘭球員,但二人完全沒有壓迫的意思,讓碧根鮑華可以「睇定來傳」。不論在控球和壓迫上,荷蘭上半場也打不出應有的水準。

西德追平的一球,就是後撤長傳的傑作(24:46分鐘)。只是這次不是碧根鮑華,而是同樣發現荷蘭壓迫無力、後撤到後場尋找空間的奧華里夫(Overath)。無人看管下,碧根鮑華傳予奧華里夫,奧華里夫長傳左翼賀辛班(Holzenbein),又一次從左路進攻。賀辛班扭入禁區,被回防的贊臣(Jansen)剷跌。今場狀態大勇的畢列拿負責主射十二碼,射入追平。現在重看,賀辛班亦有插水之嫌疑。但西德能追平還是有賴它能以後撤長傳成功狙擊荷蘭右後防區域

相反,告魯夫就全程被福士針對性防守。西德很明白即使荷蘭是人人能攻,封殺了告魯件至少可以大大削弱荷蘭的進攻流暢性。因此,即使福士一開始因為告魯夫的後撤而慌了手腳,之後就斷然決定上前緊迫,即使離開自己防區也在所不惜。這令告魯夫的後撤逐步失去其功效。後撤已經令告魯夫不像平常般這麼多機會參與進攻,同時福士的緊盯亦令他沒有空間像比賽初段時故技重施。

西德的反超前

西德追平後,信心回來,多了不少攻勢。最危險的一次是福士從左路助攻突破(28:52分鐘),成單刀之勢(竟然是福士!),但被門將鐘保特(Jongbloed)單手擋出。救到一次救不到第二次。半場吹雞西德再入一球。今次出事的,是荷蘭左後防區域了(42:45分鐘)。右中場邦荷夫(Bonhof)突然發難,突破中場,扭過漢恩底線傳中。梅拿背對球門接應傳中,面對高魯防守。但梅拿竟能強行轉身、失去平衡下起腳,射遠柱破網,助西德反勝二比一。

這反勝的一球是西德捧盃的關鍵。日後回看這球,人們多是抱怨打慣中場的漢恩防守不力,讓邦荷夫可以輕易落底(有些人主張,如果賀斯荷夫沒有傷,打慣自由人的他一定守得住邦荷夫),或是罵高魯守不好梅拿。

但看重播(43:07分鐘),要負最大責任的其實是當時22歲的年輕中堅尼斯伯根(Rijsbergen)身上。看之前的比賽,尼斯伯根的主要責任就是要防守梅拿。然而,今次邦荷夫落底時,尼斯伯根離開了梅拿,企位稍為偏左(圖四紅圈),剛好在邦荷夫和梅拿之間,似乎想補位或攔截傳中,但最後卻截不了傳中,又走甩自己的防守對象,讓孤立了的高魯要獨力面對梅拿。

12939467_10154125525248408_1221210469_n
圖四

如果我們再留心一點,梅拿控球時,漢尼斯(圖四藍圈)已經殺到禁區頂,無人盯防。如果梅拿選擇背身控球再傳給漢尼斯,相信入球機會更大。也就是說,尼斯伯根的判斷錯誤,令高魯要負責的防區太大,一人要應付兩個球員,打亂整個防守平衡。另一方面,梅拿這球確是射得漂亮,但事後孔明說,如果他不是「夾硬」轉身射,傳予漢尼斯,入球機會其實更大。

下半場的拉鋸戰

上半場的交鋒已經決定了比賽大局,下半場兩隊各有一些改變,但都只是小修小補。荷蘭明顯感到危機感,下半場認真起來。防守方面,為了對應西德的後撤傳球,荷蘭前場壓迫強了很多,碧根鮑華也沒有這麼多空間觀察走位再傳球了(下半場9:30,碧根鮑華後撤到己方禁區附近,但也立即有荷蘭球員跑上前壓迫)。而勒普也加強防守畢列拿。進攻方面,多了短傳滲入,不再是上半場搏運氣的長傳。告魯夫的企位也推前,多了參與進攻。

然而,在這屆世界盃甚為活躍、但決賽前卻有傷在身的左翼蘭辛布寧,最後只能打半場,下半場就被換走,由連尼加賀夫頂上,令本來佔優的荷蘭左路攻力大打折扣。

再者,西德下半場「疊埋心水」死守,大部分球員留在後場,四、五個在禁區,前場只有梅拿、賀辛班寥寥數人打快攻。即使荷蘭有時靠短傳或個人技術突破防線,其他球員也可以立即補位(例如8:30 分鐘,告魯夫即使扭過瞓身剷波的福士,也避不了回防的奧華里夫)。門將美亞亦發揮穩定。也就是說,荷蘭封殺了西德的進攻手段,但西德也靠死守挺住荷蘭的進攻。雙方互無優勢,賽事遂進入拉鋸戰,直到比賽結束。

死因研究

四十多年後再看荷蘭,仍驚嘆於其戰術創意。許多今日依然頗為大膽的戰術,例如中鋒後撤製造空間等,告魯夫當時已經在做了。哥迪奧拿領軍的巴塞把整個陣容「中場化」,找布斯基斯、馬斯查蘭奴等中場打後衛,令傳球更為順暢。但其實荷蘭四十年前已經敢於用中場的漢恩打後衛(雖然這也是原本的正選賀斯荷夫傷出的權宜之計)。

然而,荷蘭最後大熱倒灶,驕兵必敗、西德有主場之利等固然是原因。但更大的死穴是,荷蘭非常缺乏針對性部署。明知西德的進攻發起點是後場的碧根鮑華,但卻完全沒有壓迫。看著畢列拿在左路不斷突破,而對蘇比亞的差劣狀態坐視不理。碧根鮑華的長傳和畢列拿的助攻在這個世界盃已經幫了西德不知多少次,但荷蘭卻好像根本沒有想過如何對應這些殺著。

整個上半場,荷蘭一開始儘管憑其戰術創意取得優勢,但缺乏針對性部署,導致西德能針對其弱點挽回敗局。要等到下半場荷蘭才有所改善,只是當時大局已去。

相反,西德的佈兵、戰術,無不有針對荷蘭之意︰福士全場盯緊告魯夫;中場、後衛助攻屢屢突破荷蘭的越位陷阱;不斷用高空波轟炸只有五呎十吋高的門將鍾保特。其針對性部署,和荷蘭不可以道里計。即使荷蘭戰術先進,也要飲恨於西德腳下。

孫子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即使實力較弱,只要「多算」,大衛也可能扳倒哥利亞。

Man of the match︰碧根鮑華和告魯夫固然出色,尼斯堅斯和梅拿也各入一球,但要我選MOM的話,還是畢列拿最佳。他幾乎主宰整條西德左路,進攻利、防守穩。更重要的是,沒有他的活躍助攻,西德很難這麼快就在甫開賽就失球的陰影中振作過來。

12910138_10154125525363408_2062440937_n

P.S. 泳池醜聞︰小時候聽過一個關於74年決賽的傳聞,說荷蘭球員決賽前夕在酒店和大批祼女玩樂,所以決賽腳軟。這也是世界盃史上著名的傳言(直到告魯夫死後仍有留傳,此為一例)。然而,後來讀到一些資料,才知這傳言不盡不實。西德對荷蘭決賽前夕,一份西德小報爆出這個祼體派對醜聞,只是這個祼體派對的時間點是在荷蘭對巴西的比賽。而荷蘭對巴西一場,荷蘭不但沒有腳軟,反而虎虎生威,淨勝二比零,打得巴西心服口服。這份小報聲稱有祼體派對的照片,但卻一直沒有公開。然而,這新聞確是影響到荷蘭隊的表現—許多球員的妻子看到這段新聞後立即打來酒店,大興問罪之師。其中尤以告魯夫的妻子丹妮(Danny Cruyff)最為嚴重,決賽前要告魯夫安撫一整晚。告魯夫決賽表現未夠突出,除了因為福士緊盯外,這份小報醜聞做成的心理壓力恐怕也是其中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