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冠軍是團隊的勝利,而今天的勝利並不是忽然從天而降的,而是由十年前的計劃開始,經過無數的歷練,進步,信任,才得到今天的成果。而整個計劃,由奇連士文開始。」——路維,德國領隊,奪得2014世界盃後
將時間撥到十年前的2004年,德國隊連續第二次在歐國盃的小組賽出局。作為一支傳統勁旅,雖然在02年世界盃勇奪亞軍,但如此的表現當然難以令人接受。在當時領隊禾拉引咎辭職後,德國足協決定委任一代名將,但毫無執教經驗的奇連士文作為新一任領隊。奇連士文第一個動作,是引入舊友,剛引退不久的德國名將比亞荷夫進入國家隊管理層,負責管理所有無關足球的工作,例如傳媒公關等等,讓領隊能夠更專心在管理球隊方面。
德國隊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球隊年齡老化。其實年齡老化的問題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早在四年前2000年德國隊歐國盃小組賽出局,德國已經有不少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有見及此,德國足協決定頒布一項命令,就是要求所有頭兩級聯賽球隊,都必需有自己的足球學校,有不同年齡組別的青年隊,而每級青年隊都必需有自己的全職教練。而只要青訓辦得越好,德國足協就會給予該球隊越多的資金支持。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青訓亦沒有可能一步登天。02年世界盃,04年歐國盃,雖然德國隊有召入少部分的年輕球員入隊,但絕大部分都是作為陪練,鮮有機會上場。而奇連士文上任後最大的改變,就是選擇重用年輕球員,以老帶新去征戰世界盃,以及將以往一板一眼的保守踢法,改為進攻型的踢法。所有的轉變會有陣痛期,德國隊的轉型亦不會有例外。以主辦國身份入圍世界盃的德國隊,在世界盃前的熱身賽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令不少媒體和名宿對他口誅筆伐。
不過進入世界盃後,奇連士文治下的德國隊用表現讓批評者閉嘴。小組賽三戰全勝,一路高奏凱歌直至四強落敗於意大利腳下。最重要的是,這支德國隊令人看到了希望,因為陣中有不少年輕球員擔任主力,包括22歲的拿姆,21歲的舒韋恩史迪加,普度斯基,梅迪薩卡,而這隊德國隊亦踢出了漂亮的進攻足球。德國隊朝氣勃勃的表現,令以往批評他的人員改變口風,希望奇連士文可以留任,繼續帶領球隊。
最後奇連士文仍然選擇急流勇退,辭任國家隊主帥一職,由他的副手路維接任。路維在奇連士文上任後被選為助教,原因是兩人有共同的理念。而路維接手後,重視新人和重視進攻的踢法繼續是主流方向。在08年歐國盃奪得亞軍後,路維繼續進行他的年輕化改革。在2010年世界盃召入多個年輕球員,包括24歲的紐亞,23歲的基迪拉,21歲的謝路美保定,奧斯爾,20歲的湯馬士梅拿,卻奧斯,成為三十二強中,第二年輕的球隊。
這支年輕軍團繼續在10年世界盃和12年歐國盃倒在四強。連續四屆大賽分別倒在四強和決賽,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但於德國隊來說,沒有一個冠軍作結,這十年改革談不上任何成功。不過德國足協決定無限量支持路維,讓他繼續帶領德國足球的改革路達到終點。而結果大家都知道,德國終於排除萬難,在2014年用世界盃冠軍來宣告10年計劃的成功,而奪冠的主力,就是剛才上述所提及的,在之前大賽汲取了不少經驗的前「年輕球員」。
最重要的是,這看來不是十年計劃的終結,而是第一個里程碑。此話何解?因為這隊德國奪冠的主力,除了高路斯,拿姆和小豬外,大部分在四年後理論上還處於顛峰期,即是意味着,直到下屆世界盃,德國如無意外還會是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當然,現在說兩年後的歐國盃,四年後的世界盃,可能言之尚早。但無可否認的是,德國的年輕人才就如井噴一般不斷湧現,而這一部分功勞,要歸功於德國足協十多年前的高瞻遠囑,以及這一切的奠基者,現任美國國家隊領隊,金色轟炸機,奇連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