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世界盃】從技術報告看今屆比賽

【世界盃】從技術報告看今屆比賽

2018世界盃經過64場比賽,法國第二度登上冠軍寶座,今屆世界盃撰寫了很多文章,這篇之後,還會有一篇香港踢世界盃作為總結。俄羅斯世界盃是資訊最快、最發達的一屆世界盃,尼馬的滾地、英格蘭的晉級,引發不少網上罵戰,這次討論,希望回歸足球,不再以種族、文化、商業與花生等元素著墨,以最悶蛋、最平實的國際足協技術報告,以及過去與盧德權教練訪問的視野,歸納今屆世界盃的比賽要點,並嘗試預測未來的足球趨勢。

控球=原罪?

當德國與西班牙出局後,傳媒一窩蜂地指出德國與西班牙控球失敗原因,同時西班牙4場比賽傳球達到3000次以上,互射十二碼出局,令人覺得控球打法已落伍。事實上,1974年以英格蘭名帥溫特波譚、西德足球大師克藍馬,阿積士70年代領隊高華錫組成的技術團指出,控球在腳打法是趨勢,因為可減少攔截犯規次數。西德一直以來也是用控球在腳踢法。可是今屆數字告訴大家,控球絕對優勢已不存在,今屆法國所踢的7場比賽,其中4仗的控球指數不足45%,決賽更少於百份之40,可是法國這4場比賽取得全勝,合共射入10球,決賽對克羅地亞更達8射6中。

今屆德國初賽出局,當然被大肆評擊,可是從數字上看來,他們3仗比賽射門多達72次,但只射入兩球,平均36腳射門才入1球。對墨西哥10腳中門,被奧祖亞左飛右撲,但未能轉化入球,對瑞典苦戰到最後一刻反勝,對南韓趙賢祐如有神助,3場比賽遇上兩個超級門將,客觀而言,也是死因之一。以控球百份比來說,今屆比賽有31場是由控球比率較高一隊勝出,控球較少的一隊勝出有23場比賽,當中最經典要數俄羅斯對西班牙,主隊全場只有百份之25的控球,全場6射1中,但卻能最後晉級,在於全隊合共跑動距離多達146公哩,較西班牙多9公哩。

控球打法需要高度的默契,以及互相走位配合,大家談論Tiki taka 如何開創一代潮流,其中一項要素,是需要大量球員來同一球會。在近代世界盃歷史上,只有五支國家隊,能夠將球會的打法,融入國家隊之中,分別是1974年的以拜仁為骨幹的西德與阿積士化的荷蘭、1982年以祖雲達斯三線為中軸的意大利、1986年基輔實驗聞名於世的蘇聯、2010年以Tiki taka 控制比賽的西班牙、2014年以拜仁骨幹,控球反擊的德國,都是主力陣容上有過半數或以上的基礎。當國家隊教練越來越少時間預備比賽,在世界盃前大部份主力都可能是五勞七傷,最佳的備戰當然是以保守及簡單為主導,或以同一球會基礎的打法上建立戰術基調。德國與西班牙沒有背棄他們的過去10年的打法,只是在主力陣容上,湯馬士.梅拿、奧斯爾、恩尼斯達、大衛施華都不似預期,而加入的中鋒華拿以及迪亞高哥斯達,都不能完全融入戰術體系,有點格格不入,最終付上出局的代價。

各隊球會化的國家隊主力陣容:

1974 西德(6名拜仁球員)、荷蘭(5名阿積士球員、告魯夫當時已轉會巴塞隆拿)
1982 意大利(6名祖雲達斯)
1986 蘇聯(9名基輔球員)
2010 7名巴塞隆拿+3名皇家馬德里
2014 7名拜仁球員

翼衛沒落 VS 後衛入球

自1966年世界盃興起兩閘疊瓦式助攻後,兩閘助攻開始改變足球朝流,1982年世界盃,意大利以盯人打法,加上突擊,複賽階段開始成形,最終羅斯3場射入6球令意大利第3度登頂。當年撰寫技術報告的前北愛國腳泰利尼路、英格蘭領隊格連活,以及克藍馬等均預視後衛進攻是不可改變的趨勢。1986年及1990世界盃,當傳統10號打法開始沒落,西德與阿根廷兩支以3-5-2打法殺入決賽,各得一次冠軍,兩軍擁有布林美、路達、畢圖特、基斯迪、奧勒迪高查等技術優秀的翼衛,邊線二閘進攻影響了近代足球超過30年,在未談及翼衛沒落這話題時,大家可參考1986年由克藍馬、洛斯堡、捷克名帥雲高斯在技術報告對翼衛進攻的分析:

意譯:「翼衛能對比賽作出重大影響,巴西的祖斯瑪、西德的畢圖特、蘇聯的迪米尼高、法國的阿武拿,是最具效率的守衛。」基格(技術總監)

“The lateral backs can greatly influence a game. They can also score. The Brazilian Josimar, the German Berthold, the Russian Demianenko, and the Frenchman Amoros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defensive players.” Walter Gagg, Head of theTechnical Department (FIFA World Cup1986 Technical Report Page 178)

意譯:兩閘的進化:現代足球很多球隊也不再設有翼鋒,未來兩閘將會因此現象而改變。

“Modified Role of the Full-Back. In modern soccer, many teams play with out true wingers. This fact will have further consequences for the role of the full-back in future.”(FIFA World Cup1986 Technical Report Page 184)

意譯:由於不太建議傳球予翼鋒的打法,翼衛參與進攻可加強球隊邊線突破能力,教練應加強訓練後衛參與進攻能力。

“Since running passes to the wings are often not advisable, full-backs endowed with quickness and a tight control can allow a team to break up the opponent's defensive block from the wings. Coaches should train the finishing abilities of the fullbacks as it occurs frequently that after breaks the direct way towards the opposing goal is open.”(FIFA World Cup1986 Technical Report Page 184)

自1986年世界盃後,翼衛打法開始全面流行,意大利的馬甸尼、森保達、格羅素,巴西的佐真奴、白蘭高、卡富、卡路士,西德的路達、布林美、薛基,荷蘭的雲邦荷斯、高古、法國的阿沙拉素、杜林、艾華與沙洛,都是出色的翼衛,不過今屆翼衛進攻模式,可以說是大大減少。2018年整屆賽事,英格蘭查比亞是製造機會最多的一人,達到24次,較尼馬23次還多1次,他能經常參與進攻,是因為英格蘭的5人後衛,以及左後衛楊格較少助攻,過去以翼衛進攻聞名的巴西及德國,今屆也是死於翼衛進攻。

德國對墨西哥的比賽,甘美治與柏丹赫達經常助攻,令後防出現很多空位,被對手打反擊,最終也是因墨西哥一次5腳傳球反擊成功,輸掉比賽。在這場比賽後,除了巴西的馬些路與英格蘭的查比亞,以及季軍戰比利時右閘蒙尼亞,我們很少見到有翼衛參與進攻。因為今屆有對手也會看準翼衛進攻後,作針對性的竹擊,以長傳或快傳到進攻翼衛位置,以人少打人少下取得入球,巴西對比利時所失的第二球,迪布尼就是直插馬些路左後防取得入球。經過本屆世界盃,翼衛打法應會進入調整期,因為現代足球所有球隊都有突擊能力,助攻引來失球的代價實在太大。

今屆世界盃,後衛入球數字是歷屆之冠,64場賽事,後衛入球多達28球,較上屆多10球,打破了2010年的20球紀錄。28個後衛入球,其中22球來自死球,而22球死球當中,有15球來自角球或罰球的頭球,當中由中堅頂入的佔13球。過去後衛入球令球隊晉級最經典,當然是1994年的比利時,當屆比賽中堅阿爾拔梅開二度、告倫射入1球,最後打入16強,而比利時全屆賽事也只射入4球。哥倫比亞的文拿,成為第一位連續3仗頂入角球的球員,亦是繼1974年、1990年西德的畢列拿與布林美後,近代第3位於決賽週射入3球的後衛。

近年世界盃後衛入球紀錄:

年份 後衛入球/總入球 百份比
1982 17球/146球 11.6%
1986 11球/132球 8.3%
1990 15球/115球 13%
1994 9球/141球 6.3%
1998 17球/171球 9.9%
2002 16球/161球 9.9%
2006 17球/147球 10.9%
2010 20球/145球 13.8%
2014 18球/171球 10.5%
2018 28球/169球 16.6%

今屆很多中堅死球入球,落點都在盧德權教練所著《金牌教練足球指南:戰術與訓練》第一章所說的第二個隱形六碼區(十二碼點到六碼禁區線的範圍)。克羅地亞的維達、英格蘭的麥佳亞與史東斯、法國的華拉尼、哥倫比亞的文拿、突尼西亞的布朗、烏拉圭的占美尼斯,全數都是在第二個隱形六碼區頂入死球斬中。

自1982世界盃由24隊參加比賽,到1998年32隊,後衛入球最多一屆百份比是1990及2010年,達到13%,今屆無論數字以及百份比,都是歷屆之冠。今屆共有六名後衛能在OPEN PLAY取得入球,分別是塞內加爾的華基、西班牙的拿祖、法國的柏華特、瑞典阿古斯甸臣、比利時的蒙尼亞、阿根廷的洛荷,其中洛荷對尼日利亞的比賽射入的1球,令他成為唯一一位在OPEN PLAY入球的中堅。今屆後衛入死球的唯一原因,肯定是各防守太嚴密,無法在OPEN PLAY取得入球,死球是另一有效進攻方式。如果說翼衛進攻方式在今屆不再湊效,後衛死球進攻是另一方式,經過今屆比賽,各隊教練如何防守死球將會一個重新研究的課題。

從聯防到斜線防守整體移動

1982年世界盃,意大利以盯人方式稱雄世界盃,在當時球例容許根迪尼這類經常犯規的守衛,意大利當然可以稱雄。隨著球例收緊,根迪尼如果在今代,可能比賽20分鐘就領紅出場。

根迪尼的比賽片段:

1986年世界盃,阿根廷教練貝拉度以清道夫加兩位盯人中堅,配以聯防稱雄墨西哥。還記得當年決賽,西德的碧根鮑華以盯人戰術應付阿根廷,以馬圖斯盯馬勒當拿,技術報告指出,當馬勒當拿走得比華丹奴的位置更前,以貝魯齊加作中場策劃人,西德整條防線頓時散亂,下半場最後沒有以馬圖斯盯馬勒當拿,西德逆轉比賽。

過去多年來,防守戰術不斷改變,2004年的希臘,以及近年的冰島,也是憑防守以弱勝強。希臘以清道夫加3個盯人中堅陣式稱雄歐洲,列克格這種防守方式早在德甲年代已使用,沒想到歐洲國家盃的教練忘記了如何應付。冰島是其中一支最懂得防守的球隊,今屆大部份球隊的防守也像冰島一樣,使用斜線防守整體移動。盧德權的《金牌教練足球指南:戰術與訓練》第七章所談及的斜線防守,就是今屆很多球隊運用的方法。這種防守的方法,可以縮小球場活動範圍,同時也能夠互相呼應。除了斜線防守,整體防線移動速度,也是勝敗的關鍵,當對手轉方向,防線移動不及,就會造成失球。烏拉圭的葡萄牙的比賽,蘇亞雷斯第一球與卡雲尼的配合,猶如《足球小將》,法國比爾與奈布倫的鐵塔攻擊,卡雲尼在盲眼位楔入取得第一個入球。第二球烏拉圭的反擊,也是從左到右,卡雲尼把握了對方右後衛移動不及,射入致勝球。法國今屆能奪標,也是以斜線防守與防線整體移動為基礎,加上簡迪、普巴與馬杜迪三人協防,每場比賽最少有7人在參與防守,比賽一開局差不多就立於不失球。

重彈希臘舊調

今屆俄羅斯、英格蘭、瑞典,都是以務實的防守,以及簡單的打法,能夠打到至少八強階段。3支球隊打法並不悅目,但非常有效。俄羅斯以最簡單的高波斬中及遠射進攻,中場並不會作任何多餘的盤球,遇上實力較強的球隊就作死守,以死球破網。瑞典同樣以簡單防守,類近90年代愛爾蘭的打法,後防一腳清,以身高優勢埋門,當然 前鋒貝治及科斯堡具備突擊能力,可以單人突破對手防線。

他們的打法,猶如希臘過去一樣,能夠控制比賽,但不在於控制皮球。三隊都能在低過對手的控球百份比下勝出比賽,同時突擊相當有效。前歐洲足協技術總監洛斯堡形容2004年的希臘戰術是新瓶舊酒,可是當年大家也忘記了如何破密襲的方法,結果葡萄牙、法國、捷克均倒在希臘腳下。

修夫基沒有卜比笠臣的計劃

英格蘭這屆世界盃能打入四強,惹起不少話題,很多人認為他們是運氣,沒有遇上強手。若因為他們是英格蘭,三獅就是原罪,實在沒有任何的討論空間,這是非理性。2002年的德國,在遇上巴西前,對手分別是沙特阿拉伯,愛爾蘭、喀麥隆、巴拉圭、美國、南韓,牌面上這些對手,比英格蘭所遇的更弱,為何2002年的德國入決賽就是戰術運用,英格蘭今屆就是運氣?

今屆英格蘭7場比賽射入12球,其中9球是死球。的確,修夫基的大軍12個入球,只有連加特對巴拿馬入了一記世界波,其他不是角球就是12碼。在部署方面,修夫基的戰術是極之成功,值得任何弱隊教練參考,希臘2004年淘汰賽階段,也是憑兩個死球及一球反擊頭球,奪得冠軍。強如1990年擁有奇連士文、布林美與馬圖斯的西德,當屆冠軍中8強到決賽,都是靠兩個十二碼及一個罰球封王,不過修夫基並沒有卜比笠臣與碧根鮑華的應變與調配。

1990年世界盃決賽,西德對阿根廷得到一記十二碼,布林美取代爛砵的馬圖斯主射,這位副隊長不慌不忙射向哥高查的右手皮球應聲入網。這記十二碼看來很容易,但1990年四救十二碼的哥高查,3球是撲向他的左手中腰,只有南斯拉夫的般奴域是射他右手被救。而他被射入五球十二碼,全數是他的右手方向,因此布林美決定射向哥高查的右手,是很正確的決定,這些比賽細節,就是修夫基團隊需要更深入研究。

此外,卜比笠臣的膽量以及球賽應變,也是修夫基所欠缺。1986年世界盃,英格蘭兩場只得一分後,卜比笠臣派出了賀治與史堤芬任左右中場,代替了韋健士與華杜,列特取代了受傷的白賴仁笠臣,比士利取代了有頭無腳的高大中鋒希利,這調動令英格蘭重生。到8強面對阿根廷落後兩球,再度以4-4-2兩翼傳中陣式攻門,華杜入替列特,班尼斯換史堤芬,此舉令阿根廷草木皆兵,班尼斯左路兩記傳中,連尼加頂入一球,另一球柱邊出界,英格蘭差點就追平。

1990年世界盃,英格蘭雖然以5-3-2陣式應戰,但當球隊落後或陷入僵局,下半場中後段,就會以史堤芬入替畢查,改打4-4-2陣式,令對手難以適應。對喀麥隆、西德,是換入史堤芬後扭轉戰局追平。面對猶如班尼斯的史達寧,修夫基的確沒有更好的選擇,而後備球員質素也不及1990年,他也不像卜比笠臣一樣,能轉4-4-2陣式,若有這樣的部署,可能已闖過克羅地亞。這位才領軍兩年的英格蘭領隊,還有很多學習的地方,但能夠以這樣人腳打入準決賽,是他備戰成果,英格蘭今屆入四強,是八分計劃、兩分運氣,並不存在好彩與走線等因素。套用黃興桂在香港電台直播時的意見,修夫基在這兩年走訪了多項隊制運動教練,以改善球隊的心理質素與士氣,沒有這些苦功,不可能靠幸運入四強。

控球中場角色淡化

1986年世界盃後,技術報告預視傳統10號角色將會淡化。1990年世界盃,馬圖斯以新方法演繹10號球衣,而比利時的史斯富雖然有極佳的個人技術,但他在1990年與1986年的打法完全不同,1990年的史斯富體型比以往強壯,速度也提高。到90年代雙防中打法主導比賽,2006年世界盃意大利取勝,全仗加度素這位強盜式中場,以及派路這位墮後的控球中場。2014年世界盃技術報告中指出,現代足球的很需要二閘助攻,以及控球中場轉守為攻,同時指出以高波戰術並不湊效。2016-18年間,3-5-2及3-4-3陣式在歐洲的國家隊,以及英超也能取得成功,大家賽前也預計曼城及車路士的翼衛進攻模式,會在大賽中流行。可是今屆比賽翼衛進攻的模式並不明顯,很多後衛汲收了德國第一仗落敗的教訓,不願在前線冒險突破,而控球中場的角色,更各隊的前場緊迫,以及快速突擊,控球中場的角色淡化。4強隊伍中,只有克羅地亞的金球獎得主摩迪是有較明顯的控球中場作用,法國的普巴務實防守,比利時的韋素與費蘭尼以攔搶為主,英格蘭的軒達臣也明顯沒有太多控球在腳時間,以及策動攻勢。簡單而言,今屆各隊將轉守為攻的過程更簡化,控球中場的角色,已不像過去10年一樣,主宰比賽。

不能容許犯錯

今屆兩支決賽球隊,可以說是犯錯最少而能打入決賽。這屆比賽,有63個入球來自死球,入球百份比高達40%,每一支球隊犯錯也會有失球的可能,因此中鋒作為第一攔截屏障是不少球隊的打法,這亦能解釋,為何基奧特會擔任正選,他與文迪蘇傑在前場奔走,是讓後衛喘息。過去亞洲球隊的防守與體能是較弱,今屆伊朗、日本、南韓都有極好的體能,同時具備反擊、遠射、角球組織入球的本領,在重要位置犯錯,將會付上昂貴的代價。以英格蘭對克羅地亞為例,摩迪在上半場開賽不足5分鐘犯規,球隊就落後1:0。瑞典對德國的比賽,杜馬斯最後一分鐘犯規,就令球隊全失3分,當今屆有27球是在90分鐘後射入,其中10球是致勝球,能夠落後下在法定120分鐘內反敗為勝的比賽,只有5場,分別是瑞士對塞爾維亞、德國對瑞典、突尼西亞對巴拿馬、比利時對日本、以及克羅地亞對英格蘭的比賽。以巴西為例,整屆大賽只失的3球,嚴格來說,他們只犯了一次錯就出局。對比利時的賽事,被迪布尼射成2:0是最致命,其餘兩個角球失球,對瑞士的一球米蘭達有被侵犯之嫌,費蘭甸奴的烏龍球也是絕對不幸,不要只看尼馬碌地,就否定巴西的能力,他們與克羅地亞是兩支能夠以慢打快的球隊,巴西是否Over rate,大家自行判斷。

當大眾被克羅地亞的演出所感動,也得理性研究,世界盃21屆比賽歷史上,不計克羅地亞,有1986年的比利時、1990年的英格蘭以及2014年的阿根廷是出現一屆3次加時比賽,沒有一隊能登上冠軍。在16強對丹麥、8強對俄羅斯、4強對英格蘭、決賽對法國均被對手先入球,克羅地亞的防守細節準備,是有所不足。除了首場對尼日利亞的比賽對手上半場擺烏龍,其餘6場比賽克羅地亞未能在上半場先開紀錄,入局慢是格仔軍團很重要的死因,這方面在整個淘汰賽也沒有任何改善。

迪甘斯的穩健

今屆很多人都說法國「香檳足球」味道轉淡,不再像以往般富娛樂性。若施丹是生於這一代,他可以在前場控球多於3秒沒有人攔截嗎?今屆法國以簡單的突擊打法,配合死球與遠射封王,其實在柏天尼主宰的80年代,也有簡單突擊的打法。1986年法國對匈牙利的比賽,法國所入的第3球,進攻模式與今年法國於決賽得到第二記角球前的突擊如出一徹。1986年碧斯左腳開出生球在前場左路,柏天尼走空位傳中予洛捷圖射入,一如決賽羅利斯左腳開出生球予麥巴比突擊。(1986法國對匈牙利反擊片段

2016年歐洲國家盃,在現場親眼見証法國佔盡優勢下,被葡萄牙的反擊打法得手,外圍賽唯一的敗仗,也是被擅於打反擊的瑞典在補時階段由托禾倫攻入致勝球,迪甘斯在55天的比賽中,就決心以簡單直接足球,來剋制每一支對手。當首仗對澳洲麥巴比、基沙文與丹比利的效果不理想,他立刻改打4-2-3-1,結果除了8強馬杜迪停賽,他的基本陣容一直沒有受傷,順風順水下,以7戰6勝1和的成績,第2次成為冠軍。今屆法國射入14球,失了6球,初賽並不起眼,但淘汰賽,4場比賽射入11球,當中一球烏龍,4球死球,其餘6球是Open play取得。法國在淘汰賽所失的五球,只有一球是來自羅利斯的失誤,其餘的失球差不多是不能挽救。對克羅地亞的比賽,法國在上半場統計只有1次射門,1次中門,但入了兩球。上半場基沙文第一次埋門搏得罰球,然後轉化入球,上半場第1次角球,就搏得十二碼,領先至2:1。球賽當然有幸運成份,但上半場兩次埋門就能夠取得兩球領先優勢,法國的死球部署是絕對有效。四強對比利時,烏迪迪攝前柱頂入唯一入球,決賽也是基沙文內彎角球開前柱令對手出錯。

的確,法國冠軍是有點幸運,16強對阿根廷下半場犯錯一度落後,但連串攻勢修正錯誤。8強面對最擅於用球場闊度破大巴陣的烏拉圭,對方的前鋒卡雲尼受傷,令鋒力大減,門將梅斯利拿犯了一個人生中很少見的失誤,闖過最難打的印加強者。四強對手比利時右後衛蒙尼亞停賽,影響了攻守平衡,也是法國的走運。理文助教林慶麟在節目中指出,克羅地亞門將蘇巴錫的傷勢一直影響他,防線一直保護他免受攻門。到決賽蘇巴錫的飛撲動作明顯不及過去靈活,麥巴比與普巴的射門,他也不及過去般可以飛盡撲救,這些可以說是幸運幫助。

不過能夠團結球隊打簡單足球,要普巴像2006年的波歷克一樣,由進攻中場當回防守中場,作為教練必須要很有威望。迪甘斯足球生涯就是具備了一切,唯一一位捧過世界盃與歐洲國家盃的法國隊長,任何隊員也難以和他爭論。很多人也對羅利斯的驚人失誤,最後沒有輸掉冠軍而大呼好彩。當大家經常說德國人如何有紀律、心理質素如何出色,門將如何穩定,1986年決賽舒麥加出迎錯誤,令西德輸第一球,最終2:3落敗。2002年簡尼接球甩手,讓朗拿度先開紀錄,最終不敵巴西,第4次在決賽落敗,今屆紐亞在落後的情況下不理性地上前,德國最終多輸一球,以0:2不敵南韓包尾出局。的確,羅利斯的失誤是低級到麥花臣的程度,但這球出現在領先3球下,失誤最終也沒有導致重大後果。這可以說是幸運,也可以說是出錯未足以致死,不過法國是32隊當中,犯錯較少以及門前把握最穩定的球隊,最後能夠稱雄俄羅斯。

Ture of today , error of tomorrow

1986年世界盃技術報告,作出了非常哲學性的總結——今天的真理,明天的過錯(Ture of today , error of tomorrow)。今屆以快速、防守主導、突擊進攻的模式下,控制比賽能力成為最重要的致勝因素,不過簡單直接的打法是否可以作為潮流?8年前訪問郭家明,他對控制比賽模式簡單地作出總結:「希臘的打法可以一時取得冠軍,但不會是潮流,因為你總不可能在聯賽守足38場,德國人的足球方式,自有德國人的破解方法。」1974年世界盃技術報告指出,很多球隊也模仿了1970人意大利分組賽模式,3場只入1球死守以求出線,這方法只能一時受用,到球賽改為3分制以及改變越位條例,2010年世界盃,意大利在缺乏攻力下初賽出局,充份印証了1986年的總結。

今屆比賽,正中鋒打法再度成為主流,169球中,有43個入球來自正中鋒,隊長功能不可能只是擲毫、中鋒的最大功能是入球不是防守,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當各隊都以大巴陣、斜線防守克敵,卡雲尼與蘇亞雷斯示範了完全利用球場闊度,以高波快速傳送,打開防守的缺口入球,資深的香港球迷,80年代看過寶路華進攻模式,與今屆烏拉圭是異曲同工,利用球場闊度拉守衛線是十分重要的進攻模式。或許在未來的一兩年,在這種防守為主導的打法下,雙中鋒打法會再度復興。

此外自從越位條例改變下,自由人打法已完全淹沒於主流。隨著今屆比賽防守主導,翼衛與控球中場的角色淡化,說不定自由人打法會重現。首先,要解放前場壓迫,一個擅於運用皮球的後衛或許是其中一種方法。車路士在2016-17年的成功,大衛雷斯在兩位中堅前扮演類近自由人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他既可進攻,亦可防守,就算上前仍然至少有5-6人在後場,是有足夠人手防止對方反擊。最重要是中堅參與進攻,往往能直入對方心臟,一時間難以防守,當敵方防守區域猶如迫地鐵一樣,中堅突如其來的上前,是很難預計他們是射門或助攻,同時能引出對方守衛,讓隊友入楔。自由人打法會否全面復興,現時難以斷言,但可以肯定,未來會有一兩位能夠帶著皮球由後場開始發難的球員,會主導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