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一月二十三日公布了三個構思,填海興建中環灣仔繞道,用隧道、或地面、或天橋,把現正興建的中環路段連接東區走廊。公布「出街」後隨即引起爭議,看來有關部門又忙於「解畫」。似乎董政府真是萬事不如意,處處碰壁。
這次公布的安排很特別,一是在星期天,政府通常不辦公,有關官員是相當勤力的。二是由共建維港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小組主席代政府公布,官員在場作支援,但沒有見記者。三是召開了一個持份者工作坊,隨即公布。持份者包括學者、專家、以及學會、社區、環保組織代表;給人的印象是經過專家評審才公布(《文匯報》就是如此報道)。
...............
現在的爭論在兩點,一是有關三個建路構思並未在共建維港委員會討論,二是當天的持份者工作坊參與者,並無如《文匯報》所報道,討論過這三個填海建路構思。這些人(包括筆者在內)感到被當局騎劫了。有人當然氣憤,認為當局有意布局,借共建維港委員會和持份者工作坊的名,給市民大眾一個印象,就是三個構思是得到廣泛認同的。有這樣被玩弄的感覺,當然是破口大罵,一拍兩散。不過,有些人對當局還是抱有一絲希望,試圖理解失誤的原因,保住這個得來不易的對話平台。
...............
導致這件不幸事件,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局署協調不足,署方對資料發放無政治敏感。今次構思的發布,是由土木拓展工程署負責,當日規劃地政局並無人在,筆者估計署方是按一貫指引行事。工程到了它們那裏,就全權執行,無需再煩局方,尤其是這個局並不是它的頂頭上司。土木拓展工程署的上司是環境運輸工務局。事實上,署方的行事方式和其他的工程並無分別,推出一些工程方案,進行公眾諮詢,是署方的職責,有何不妥?
明顯地,署方的思維和行事方式並無改變,加上局署無溝通,是「出事」原因。亡羊補牢,未為晚也,若當局還是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官民合作平台,兩個決策局和署應立即採取補救行動,即時收回構思,向所有感到被「騎劫」的持份者道歉,整理旗鼓,重新上路。我們和市民大眾一樣,期望多點詳和,少點無謂爭端。
一木
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