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傑偉:香港城市自覺

馬傑偉:香港城市自覺

九七前後,香港敏感於身分問題———「你係中國人抑或香港人?」成為香港文化的大問題。

但回歸八年,身分問題,我或可斷言,將不再值得花心思大做文章。

無論你喜歡與否,香港是中國大網中的一條魚。是小魚抑或大魚,見仁見智,但香港這條魚,已經不可以像殖民年代,跳出中國魚塘,在大海獨自逍遙。

今天的問題,反而是國旗之下,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應是一個怎樣的模樣?從城市的角度,「香港人」三個字,可有很不同的含意。

以前,「香港人」直指相對獨立的文化體系,甚至以貶斥大陸來建立自己。

今天,這種排斥中國的香港人身分,雖然殘存於對自由行的歧視,但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難有獨立自主的空間。

這兩天,我在中大人文館,與新來的同事丘林川教授,討論城市研究的議題,就忽然想到---香港身分問題,應作典範轉移,改以城市為單位,再創香港文化生機。

「香港人」三個字,可以從一個國際的、亞洲的、中國的城市去理解。

今天的全球城市(GlobalCities),在國族之下,但與全球城市串連、競爭。最頂尖的城市,大都經歷工業轉型,不再依靠以本國周邊的生產製造業起家,而以金融、專業、創意、旅遊、品牌為經濟與文化動力,跨國性強,又有本土文化色彩。

城市身分,不是自然而得,要發掘城市自覺,把本土與國際創造、加工、發展。

城市身分,也不是大商家、地產商、曾特首的專利。集體的城市自覺,覺得歸屬一個城市,把自覺化成藍圖,從而發展為一個更符合本土生活的跨國都會。

明報     馬傑偉
200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