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近日有點緊張,本部范記文化廣場橫額飄揚,一道白布垂頭喪氣,寫上「哭中大」三個字,新年流流,大吉利市。
新年前,風聲緊,校方指外間「誤傳」中大棄用雙語,中大評議會亦急發電郵,初表關注校方要求各系表態是否轉用英語授課,繼而申明校方局部英語化,是不想中文在香港專上教育被邊緣化。中大校友師生一句「收到!」,英語謂之Noted,還可以做什麼?
中大是個發白日夢的地方,我不知高層有沒有發夢的閒情和能力,但我知道一代接一代的中大校友,曾在中大做過連場好夢。我二十五歲前就在中大的百萬大道,如粵語殘片的場面一般,在雷電交加的午夜,站在雨中發呆,思考自己的前路、想起沈宣仁老師用廣東話七情上面的訓話、銘起陳特老師的哲學人生。中大的母語環境,讓我游刃於思想哲理的海洋。我敢斬釘截鐵的說,中大是我思想的啟蒙地,在我一生留下最重要的成長烙印。對香港的本土性格不亢不卑,對獨立思考的堅決維護,都是中大給我的深刻訓育。
曾讀過一位香港專欄作家這樣寫道,「在大學,當然要說英語!」這句話,包含精英等於英語的奴性。已經是兩三年前看過的這一句話,至今仍然念念不忘,皆因這位作家想「當然」的洋洋得意,蓋過了太多對本土身分的歧視與無知。
我不知道中大高層有沒有「當然要說英語」的偏見,但我仍然希望中大保留發白日夢的傳統---夢想有一位副校長、三兩位系主任、十數個實任的教授老師,在不抗拒國際化的前提下,珍惜和保存中大的母語傳統,甚至發揚中大獨一無二的兩文三語政策。例如,推行本土教研方案,重點開發本土研究,以最嚴格的專家評審,評核有志以中文發展香港研究的同事,並表明可藉中文教研的路線,達至實任、升等的實質回報。推行五年十年,中大必發展出強大的獨特學統,足可傲視同群。
馬傑偉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