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電影工作坊--「女性:靚衫以外的形象」

香港電影工作坊--「女性:靚衫以外的形象」

 有關「女性電影」、「女性角度」,「女性主義」等時下術語,往往只關注中產女性的位置及形象。用「女性:靚衫以外的形象」作主題,就是要探索沒有華衣美服,堪稱「少數」的普羅女性在電影中的形象。 
 
從50年代社會批判電影中「普羅」女性、60年代青春片的「工廠妹」、70年代新浪潮電影中火紅抗爭的「艇户」及追求文化自主的「漁販」、80年代新移民女性的情慾與權力困惑、 90年代中年危機的失業女工及陷入感情危機的中產女性,及董建華年代商業+/-自主的瘦身女性….

內容:每節一小時電影片段欣賞,半小時報告,一小時討論

日期:2005年10月25日(星期二) 開始(共7節)

時間:晚上七時半

地點:旺角塘尾道54-58號永利工業大厦1204室 (基層大學)

費用:300元(出席滿八成及完成習作,可獲退回一百元)

合辦: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基層大學

報名:[email protected]

查詢:寶瑩(94042739)、亞蘇 (60500386) 

部份探討的電影:《危樓春曉》、《工廠少爺》、《影迷公主》、《花月爭輝》、《半邊人》、《千言萬語》、《男與女》、《20,30,40》、《女人四十》、《瘦身男女》、《想飛》

討論議題:
1. 五十年代,一批左冀電影工作者 (重視基層、公平、公義議題) 南來香港,雖曇花一現,但他們筆下的基層女性跟當今主流描述確有不同,然不同是甚麼,可怎樣觀照當下?

2. 六十年代香港工業起飛,女工成為新興的輕工業的重要勞動力量,情況跟南韓相似,然而南韓女工能成為南韓工運重要的前線抗爭力量,但香港的完全不同,當中原因何在?

3. 七十年代,社運火紅年代,基層女性如何被表述,基層女性自主如何被理解?

4. 八十年代,內地開放,大量香港男士迎娶內地或東南亞婦女,她們如何被表述?是買賣?是自主?是道德敗壞?然而道德敗壞跟浪漫的界線如何界定?

5. 九十年代, “女性自主” 這概念不再陌生。然而何謂女性自主?張艾嘉的《20,30,40》談女性自主,跟許鞍華的《女人四十》分別在哪?女性主體可怎樣演譯?不同演譯的對照可帶怎樣的衝擊?

6. 二千年代,全球一體化不單在經濟,亦在文化,對何謂完美女性身體的塑造與想像。當中媒體是如何生產?群眾是怎樣消費?如何從解讀中尋找批判與解放的契機?

從工作坊籌備,可見坊間對此議題討論極少,期望此工作坊能為此議題帶來多些討論,在此新雪上共同踏上新痕。基於工作坊快將開始,有興趣的朋友請從速報名,以免因人數不足而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