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中心咖啡沙龍:青年人出來「行」,預左要「還」?
世代交替,每一代的青年人對於處身的年代都有不同的論述。社會環境的變遷,青年的社會參與也有結構性的轉變,由一個不甚重視、拒諸門外的族群,逐漸被吸納在建制內。社會湧現很多以服務「青年」為宗旨的團體,他們投入大量的社會資源,籌辦各式其式的活動,讓青年人參與。值得思考的是,在這一切成年人的平台上,青年人要獨立、要自主、要尊重,是否一個不設實際的期盼呢?
香港慢慢步向代議式民主,這似乎為有志於政治的青年人,提供了許多新途徑參與政策的制定。以往那些在建制外大聲吶喊的人士,也透過這些新的途徑進入了建制。在建制中,他們可以比以前更直接地參與政府政策的制定。然而,值得思考的是,這些由建制走入建制中的人士,是否就真的可以直接地影響政策的制定呢?是否比以前更有效?那些原已在建制中的人士又如果看待這些建制新丁呢?而留在建制外的人們又如何在這種新環境下繼續發揮他們的影響力呢?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矛盾與衝突?雙方有沒有妥協的空間?
日期: 4月8日
地點: 香港中環威靈頓街12號3樓 (蘭桂芳附近,GLACE餅店樓上)
時間:下午: 6:30 – 8:30
人數: 二十人
嘉賓:
蔡元雲醫生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
霍偉邦 (青年議會運動主席)
政府青年政策內外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