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是否真的"環保"了?

近來看到不少廣告關於排污費、少用膠袋、減廢等等,令我想起這本數年前愛不釋手的書(我之後連英文版也找到了...),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對垃圾認識的膚淺。例如現在連xx米也推銷的生物可分解膠袋,是marketing tools 還是真的能生物分解? 當香港天天說堆填區日益減少時,大家又對堆填區的認識又有多少? 是我們的家區廢物引起的問題,還是工業、建築的廢物問題較大? 有什麼廢物應優先要投放資源來循環再用? (不只鋁罐廢紙吧),例如車胎在堆填區很難被分解,還會自動膨脹,我們又有沒有投放(或鼓勵)循環再用? (還記得公園遊樂場的軟墊嗎?) 還有更多的矛盾,如我們在追求健康生活,還天真的以為生果、雞蛋等"天然"食物應是最容易處理時,有多少人知道其實生果(如生果皮)在堆填區中也可以來一個五十年不變? 雞蛋殼更因其calcium過多,更難處理(一個不少心會造成地下水污染)。電視雜誌中的環保信息有多可信? (如用紙做包裝,會否比膠或鋁來得好? 有沒有人想過環保袋的物質是否比膠袋容易處理)

也許香港的環保問題,不在於宣傳和知識,而在於我們聽不到評論的聲音,只要是綠色團體、政府甚至私人公司在電視上說的,我們也會信以為真。例如,尿布時代真的比止尿片環保嗎? 外國有人敢於提出並加以研究(不只一個),香港又有沒有這類爭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