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店舖生態

由零碎變統一,從地面到樓上——香港店舖模式正正是這樣。由70年代至今,經過40多年,由小店續漸轉變成超級市場,是因為香港人生活模式改變了,還是大財團大商家壟斷得法呢?無論是那一個原因,結果是 –小店未落, 大店坐大。

細說超市歷史
1960年,第一間超級市場在香港成立,就是香港牛奶公司全資擁有的大利連超級市場。1964年,它又接管另一間傳統櫃檯服務的公司 - 惠康有限公司(Wellcome)。並在1968年正式轉成為超級市場。1972年,赤柱的裕光超級市場及和平超級市場,正式改為百佳超級市場 (ParknShop) 。70年代初,他們的營業地點多設在高尚住宅區,商品種類較為簡單,以外籍客及生活方式比較西化的華人為主,規模不大,。從1974至1982期間,超市數目由62間突増至322間。到現在大的小的高檔的平民的超級市場廣場已超過500多間。

經濟起飛, 超市枱頭
70、80 年代 香港經濟起飛,生產總值持續增長。市民收入相應增加,消費品變得日新月異,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要求亦相應提高了。超市環境優良,產品選擇多,明碼實價,分門別類排列整齊,好讓消費者容易找到,吸引不少市民光顧。另外超市由財團經營,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三者於一身,價格容易控制。另外,企業規模夠大,就有更多的資源用作市場推廣,例 如電視廣告,吸引看電視長大的一代。80年代後,香港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核心式家庭突增,即夫婦兩人共同負起家務及教肓子女等工作,超級市場的購物方式便利 (例如湯料包),深受歡迎。對解放婦女勞動力,幫助職業女性照顧家庭及工作的需要,超級市場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消失的競爭
以往超級市場與辦館、士多、雜貨舖之間的競爭,是一種"規範經濟"競爭的表現。超市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三者於一身,因此可以利用最低價政策打擊對手。雖然如是,但超市也留了少少空檔給小店,例如一些 「瑣碎」、「 麻煩」、「薄利」的貨品,這些會由士多與雜貨店去售賣。另一方面,小店在多年的經營中,掌握了相當多的零售經驗,專門知識和技能。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城市中的舊區, 大型零售商店沒有興趣在此開業,給小店保留市場發展空間。小店植根於社區,與街坊建立了較為融洽的關係,對經常光顧的客戶也比較熟悉與了解。因此他們能夠取得街坊的信任。街坊們也比較喜歡光顧人情味濃的小店,不時在那裡閒話家常。當時開設士多與雜貨店的條件要求不高,成本較低,在狹小舖頭甚至橫街窄巷也可開業。這種家庭式經營的小店不少人養活一家,達到小康的途徑。

現在,我們的超級市場有更多的東西。「瑣碎」如針線、「麻煩」如鮮魚,在一些大型的超級市場都有供應。 除了售賣一般大牌子的商品,超市集團都有自己的品牌,控制成本更容易。近十多二十年, 香港社區不斷地在重建和發展,重建後的商場變得愈多愈大。相對於幾間小商店, 因為所謂“形象”的原因,商場業主都較傾向租給一間大連鎖超市,更別忘記有些超市的財團本身就是商場大業主。街道愈少,小店的地點選擇變少。除了貨物和地點外,在營業時間上,超市也很進取,朝七夜十一,年中無休也是平常事。家庭式小店基本上不可能。

何為霸權, 霸權存在嗎?
我們常說霸權(Hegemony),但霸權是什麼?
「霸權結合了社會結構,經濟結構與政治結構,產生出一種具物質脅迫以及智識。道德與文化勸說的社會控制形式。在霸權秩序下,支配性權力會妥協,以建立一個公認代表全體利益的秩序,改良同化了有潛在危險概念以及相關社會運動,使他們由質疑轉為支持霸權的政策及利益,進而消解對既存權力關係的反抗。」(Cox with Sinclair, 1996)

脅迫消費者不常見,但因為廣告以特價招徠,消費習慣也改變了,我們的心理或多或少也被受控制了。超市霸權或許難以證明,但壟斷肯定是存在。對小商店和消費者來說,一定沒有好處。在下游市場壟斷的情況下,供應商在大客戶壓力下也可能會失去營利,例如要提供大量折讓給超市,停止供貨給小商店等等。另外,員工不能 「東家唔打打西家」,特別是基層僱員,很容易被僱主「剝削」 。長期下去,壟斷對企業本身也不是一件好事,缺少競爭,缺少進步,沒有能力應付未來的競爭,美國汽車廠的破產結局就是一個好例子。

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超市霸權其實在1974年已經開始,政府批准超級市場經營食米零售,當我們的主要糧食在超級市場的貨架上,已經落實了小店的未落「路線圖」,我們如何走出困境?
1. 多走一步,選擇小店
2. 別盲目相信廣告
3. 和店員老板閒談, 聽聽他們的故事 (當然要他們不太忙)
4. 告知你的朋友良好的小店
5. 推動真正的公平競爭

大家回想一下十多二十年前的大年初一,街上店舖都關門, 員工都得到難得的幾天休息.現在嗎, 不知道是因為租金太高還是老闆太刻薄,連鎖店真正是年中無休,“服務”市民,但也賺盡一分一毫。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式一樣而冷冰冰的社會, 還是要回一個多元和有人情味的社會? 自由的社會是基建於選擇的權利,別要因為一時的方便,放棄自己或下一代將來的選擇。

補充閱讀:
1. 西營盤最後一家米舖
http://www.oxfam.org.hk/tc/one_665.aspx
2. 我與米舖同齡 歐陽德權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3/19/RW0803190003.htm
3. 生存?淘汰?舊式米舖的生機http://sanpoyan.journalism.hkbu.edu.hk/index.php/component/content/artic...
4. 香港小舖
http://hkgoodstore.com/
5. 百佳超級市場里程碑
http://www1.parknshop.com/WebShop/ShowContentPage.do
6. 惠康簡介
http://www.wellcome.com.hk/zh_tw/profile_milestone.html
7. 向超市說「不」
http://kkp.org.hk/node/1158
8. 新聞透視 - 大吃小
http://programme.tvb.com/news/newsmagazine/episode/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