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家書 2011: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高等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高等教育
香港家書 2011

達安輝教授:

不經不覺就任中文大學校長一職已經六個月,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學習了不少新的事物,接觸了不少新的經驗,同時亦感受良多。且讓我借此良機,與您分享我的一點看法。

今天的大專教育,與當年您在港大任教,我們當您的學生那個年代,已然大不相同。當年師生共聚,暢談學問與價值、理論與實踐的光景不復眼前。還記得錢穆老師的教誨:「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崇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我曾拜讀周保松老師的《相遇》,他在書中憶及早年與中大老師陳特和沈宣仁的對話,談到人生哲理,生與死、善與惡的交替,在在都令我感慨不已。

全球的大學教育正在急遽改變。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爭相競賽;推動學者進行研究的是資源的角逐,而非對知識真理的渴求;社會重視大學排名,以致忽略了培育年輕靈魂的使命;教師的回報主要取決於他們的「生產力」而非學養。凡此種種,都令危機悄然出現。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世界各國就只會製造出汲汲於利的成品和個人主義者,而非有遠見、尊重不同見解,洞察別人需要的負責任公民。同時,新一代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科學研究的人文內涵,慎思明辨的能力將逐漸喪失。教育的價值也將湮沒。

當國家高談經濟發展之際,我們似乎忘記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發展科學、生產食物和藥物,延長壽命之時,德蘭修女的話:「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者痲瘋,而是愛的貧瘠」。在今天的大學教育發展藍圖裡,我們應着重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符合世界的需要;我們更應捍衛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欣賞文化和明白哲理,和培養他們敏於體察別人的價值和需要。奧爾科特說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放出來,與外界事物聯繫,並返觀自省,從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這才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今天的教育重視資訊與技能,而非追求真理和啟發創造力;學生的時間多用於記誦事實,而非反思批判既有的概念。泰戈爾提醒我們:「單單獲得知識和挪取他人的意念,是無法令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心靈的真正自由,乃源於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萌生自己的想法。」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人活的。」不懂得反思自省只會令人目標含糊,個人信念搖擺,最終迷失方向。訓練學生慎思明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我相信透過通識(或博雅)教育的推動,讓年青人擴濶視野,鼓勵年青一代對思想和信仰抱持兼容並包的精神,我們才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世界才逐步走向開放和進步。

尼赫魯說過:「和平是不能分割的,自由亦然。現在,社會繁榮,以至自然災難也是一樣不能分割,因為這個世界已畛域難分,無法再區劃為互相隔離的部分。」我們比起以前更須認識和依靠素未謀面的人,這些人也要認識和依靠我們。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是經濟的、環境的、宗教的和政治的,都是牽涉全球的。我們漸漸明白,彼此都是世界公民。我們不但應致力發揚中國文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和國家面對的挑戰。世界各地大學應致力攜手,開展教學與研究的合作,促進學術交流和學生交換,令師生都深切感受到唇齒相依的關係,每個人或群體乃是地球村的一員,絕不能獨善其身。我們致力保護環境,善用能源,愛護生態,也是在履行自身對地球萬物應盡的責任。我們應當學習回應世界的需要,而非在象牙塔內畫地自限。

保存人文精神、培養創新和批判思維,以及造就世界公民的觀念,都是我們的教育原則。我認同在創造知識、培養專業人才之同時,大學應保存和發揚她的文化和核心價值。沒有文化、沒有理念,大學也便沒有靈魂了。

今天是二零一一年的元旦,新年伊始,我許下我的新年祝願:我將依據這些原則來培育學生,帶領大學邁向未來的歲月。達教授,當年您所教導的,我至今仍受用不盡。新的一年,祝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沈祖堯

二零一一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