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每一個香港人也說對第三屆特首沒有期望, 那我們就真的不可能有任何期望, 因為我們已為自己判了死刑。我們需要一個群眾可供投射的目標, 和各種可供親身參與的方法, 群眾運動才可能發生。說做什麼也無濟於事, 或是一些玄之又玄的所謂深層意義, 卻只會把群眾行動的衝勁形成之前便打得魂飛魄散。
我們可以來個「一人一信、公正公開」運動, 發動網上電郵聯署, 要求政府立即公佈董建華辭職的事情始未, 還公眾一個明白, 並且伸明公眾要求政府公正公開地處理第三屆特首選舉。政府會否回應並不是運動的重點。最重要的是製造聲音, 吸引傳媒注意, 把估領袖的遊戲最少在輿論上從北京帶回香港。
我們可以來個「建華七年民間歷史大召集」, 鼓勵普羅大眾把自己從回歸以來的切身經歷, 與香港所闖過的各樣波折相連繫, 集成一部以熱淚和汗水寫成的民間歷史, 不讓電視台的新聞特輯專美。我們要提供各式各樣給與普羅大眾參與的方法, 在網頁掛電子橫額也好, 鼓勵打電話去自己選區的各個議員辦事處也好, 就是要讓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肯定自己的位置。
就算制度不改, 我們還是可以在有限的空間中爭取最多的機會。二十三條立法收回是一例, 現在董建華下台又是一例。面對第三屆特首選舉, 我們豈能尚未起跑便爭著去認輸呢?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說我們沒有可能參與, 那我們便真的沒有可能參與。但魯迅卻說: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