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領匯問題如何領會

本文提供行內分析,似乎有揭示另一圖像之意。領匯究竟益誰人,似乎耐人尋味:

----------------------------

 領匯問題殊難領會,原因在於資料繁多,安排複雜,虛虛實實,以訛傳訛。但消費市場持續暢旺,零售市場成商家必爭之地則不難領會。誰能控制房委會轄下100萬平米商舖,誰將可能成為香港零售市場的「一哥」。領匯上市被擱置當然是壞事,但政府若能查找不足,重新評估,避免出軌,安排適當時機上市,則可使領匯問題能清晰領會。

資料浩繁

 領匯問題,殊難領會,原因何在?一曰資料太多。以「匯聚力量,創新景象」標榜的「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全球發售書正文共331頁,另含11個附錄共244頁,還有備查文件26份,不知頁數。該備查文件截止2004年12月9日中午也已不能查閱了。即使全部資料齊備,其牽涉的範圍有證券法、信託法、合同法、建築法、公司法、零售市場學、財會學、物業管理學等種種不同學科,局外人領會者恐怕不多。

安排複雜

 二曰安排複雜。領匯涉及房委會轄下180項物業,其中149項是綜合零售及停車場設施,2項是獨立零售設施,29項是獨立停車場設施,遍佈港九新界各個角落,計約100萬平方米舖面,8萬個車位。房委會又設由其直接控股冠有領匯的四間公司:(一)在香港註冊的領匯財務有限公司,股本1元港元;(二)在開曼群島註冊的領匯控股有限公司,股本1元美元;(三)在香港註冊的領匯管理有限公司,股本500萬港元;(四)在開曼群島註冊的領匯物業有限公司,股本1元美元。由股本只有1美元在開曼群島註冊的物業公司持有上述180項產業。在全球發售完成後,受託人匯豐信託(香港)有限公司則持有領匯控股公司和領匯管理人公司100%股權,而領匯控股又持有領匯財務公司和領匯物業公司100%股權。但有關契約和協議只限期查閱,外界所知恐難詳盡。

虛虛實實

 三曰虛虛實實。領匯甫公布,賤賣之說甚囂塵上,但在司法覆核的案件中,評估是否適當,竟然不是法庭辯論的議題。房委會轄下100萬平米、8萬個車位認購價是323.44億港元。全球發售21.889億個基金單位,作價共237.06億港元,另有86.38億貸款融資款項,兩者相加與認購價相若。換句話說,約100萬平米舖面、8萬個車位銀行評估的市場價約237.06億港元。如一個車位15萬元計,則8萬個車位約120億元,則商舖每平方米約20,000元港元,每平方呎約1,850元港元。在目前香港市場上,能否15萬元買一個車位,能否以1,850元買一平方呎舖位,恐怕人人心中有數。而基金單位總作價不到237.06億元,算起來一個車位約11萬元,一平方呎舖面約1,350元,可謂「抵到爛」,市場反應必然熱烈,可名之曰「藏富於民」。但事後規劃房屋地政局局長孫明揚說,估價需要下調,多一點折扣,減低散戶風險,令人莫名其妙。

以訛傳訛

 
四曰以訛傳訛。領匯一推出,分配比例益國際炒家傳聞甚廣。但從領匯發售書看,似又不盡然。在21.889億個基金單位中,計劃配售比率是房委會2.16701億(佔99%),新加坡策略夥伴1.33587億(佔6.1%),國際基金4.23024億(19.3%),散戶14.15588億(佔
64.7%)。在出現超額認購時,房委會所持的9.9%將轉給散戶,散戶將持16.32289億(佔74.6%),因此,外來夥伴和炒家所佔比例只是四分之一強,看來又不像是純粹「益」國際炒家,也有「益」本地買家之意。

誰是零售市場「一哥」?

 五曰自去年7月開放「個人遊」以來,內地訪港人數屢破紀錄。去年10個月外來遊客已超過SARS前2002年全年1,657萬人次,其中六成來自內地。去年全年可達2,000萬人。隨着內地逐步開放,遊客將逐年穩步上揚,使消費市場持續暢旺,加上香港出生率遠比發達國家為高,零售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近年來,香港房地產開發商進行多元化經營。目前香港大型、優質管理的現代化零售中心約190萬平方米,為五大房地產商所持有,其中新鴻基約佔61萬平米,長江╱和黃約佔35萬平米,恆基約佔34萬平米,九龍倉約佔32萬平米,太古約佔28萬平米。誰能控制房委會轄下100萬平米商舖,誰將成為香港零售市場的「一哥」。

查找不足 重新評估

 筆者雖然看好香港消費零售市場,但卻沒有認購領匯。從《基本法》第七條和第五章第二節「土地契約」的角度,筆者關心的是特區政府在負責管理土地資源、作出批租安排等方面是否符合基本法的規定。領匯被擱置,當然是壞事,但如政府能查找不足,重新評估,安排適當時機上市,周密部署,避免出軌,真正做到「匯聚力量,創新景象」,則未嘗不是好事!

宋小莊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