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陳和順:公營廣播檢討特首宜小心處理

信報財經新聞 2006-02-15

  傳聞已久的公營廣播檢討終於出台。政府循例表明並非針對港台,但是從報章得悉,港台已經人心惶惶。港台被整頓的傳聞是否狼來了?抑或最終又是虛驚一場?對視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為核心價值的香港人來說,其實沒有選擇,就算真的是狼來了,也只能嚴陣以待。

兩制磨心身不由己

  曾蔭權不是說,政改拉倒之後,政府不會再浪費精力處理政治議題嗎?那為什麽還要拋出檢討港台角色這個題目?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檢討港台角色的前期工作早在政改表決前已經上馬,所以朱培慶才會在十一月初就收到風,並且與港台高層會商。那時,曾蔭權大概還未認為自己天真。現在,就算曾蔭權不想在檢討港台角色這個題目上弄得一身灰,也不可能叫停,因為本地的親中人士和中央某些官員的確對港台有強烈意見。現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為兩制的磨心,特首只能小心翼翼,好自為之!

  港台是個老問題。九七年香港回歸不久,親中人士就已經發難,在北京告御狀,批評港台專門罵董建華,破壞特區政府工作。之後,港台邀請台灣駐港代表鄭安國開咪解釋當時台灣總統李登輝的兩國論,激起香港左報對分裂祖國的「義憤」,又被狠批一論。最嚴重的衝突發生在○一年。港台節目《頭條新聞》之中,超人林超榮嘲笑特區政府好像阿富汗的塔利班,被當時的特首董建華批評為低級趣味。國內官方的《人民日報》網頁更罕有地砲轟《頭條新聞》吃裏扒外,最後,港台前任台長張敏儀離任。但是,親中人士對港台的批評未有停止,去年低仍然砲轟港台不知中共是老闆。

  這些對港台的批評並非全無道理,但是個別的表達方式卻令香港人難以接受。親中人士砲轟港台不知中共是老闆,就令人對他們的思維方式大開眼界。港台用的是特區公帑,公帑來自稅收。所以,如果港台有老闆,那個老闆只能是香港納稅人。其次,國家主席胡錦濤不是說以民為本,執政為民嗎?親中人士說這樣的話,根本就是拆國家主席的招牌,說中共視人民為伙記。伙記聽話就留,不聽話就out。

嚴防裏外敵我分明

  什麽是「裏」,什麽是「外」?批評政府,揭露問題就是「扒外」嗎?國內中央電視台有個叫《焦點訪談》的節目,專門揭發地方幹部的不當行為,和無良企業的不法行為,例如一些工場製造假髮菜假豉油等,叫做輿論監督。如果揭露問題是「扒外」,那《焦點訪談》就是國內版本的吃裏扒外了。流亡海外剛剛辭世的劉賓雁曾提出第二種忠誠的主張。大概這種忠誠也不受歡迎,只能算是吃裏扒外了?中宣部說某些雜誌要封,就封了。問題是,誰人能夠清楚地劃定這條裏外的線?根據什麽準則?

  當年鄧小平在文革之後復出,曾經說過一些開明的話。他說:「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可惜,他老人家擔心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都是因為這種嚴防裏外,敵我分明的思維一直未解。

  《人民日報》一句吃裏扒外,完全暴露了中央某些官員對國營廣播和公營廣播的混淆。國營廣播是政府直接經營的廣播,目的就是要傳遞政府的訊息,捍衛的是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但是公營廣播的概念並非建基於國家利益之上。公營廣播的出發點是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要提供的是公共服務。國家利益在很多時候只能在本國與別國發生衝突的時候才能凸顯;思考國家利益,其實也就反映了一種對抗的心態。但是,公眾利益指向的是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和實踐這些核心價值的正當程序,例如選舉是實踐民主價值的程序。跟國家利益不一樣,思考公眾利益,其實反映了一種尋找共識的心態,一種開放和兼容的心態。

公眾利益難以理解

  但是,從嚴防裏外,敵我分明的思維出發,內地對國家利益非常敏感,並難以理解公眾利益是什麽一回事。所以,中央某些官員對國營廣播和公營廣播的混淆,其實是不難明白的。但是,要他們接受公營廣播的理念,恐怕並不容易。

  不過,公營廣播是一套理念,如何落實是另一回事。港台作為一個公營部門,管理鬆懈,浪費資源是典型問題。好像《頭條新聞》嘲笑特區政府是塔利班,在親中人士一輪圍攻之後,就暴露了節目編導在錄影前居然沒有正式審稿,任由超人臨時「爆肚」。這些問題,港台當然應該負責。不過,港台製作的大部分節目都非常出色,不能因為一些個別問題而改變港台的公營廣播定位。香港人對港台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曾蔭權必須小心處理。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