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關於坐下還是向前衝──致直接行動者們

關於坐下還是向前衝──致直接行動者們

  我從來不會將直接行動者想像為博出 位的人,在街頭抗爭中,直接行動者可以將激進的定義拉闊,誠如我最佩服的行動者魯迅所講,因為有人提議將不通風的屋頂拆掉,提議只把窗戶改大的意見才會成 為中庸之道,為大部份人接納。而且,沒有最早時段衝開鐵馬的行動者,一月十六日包圍立法會的行動根本不可能完成。

  我也不會將直接行動者想像為衝動或不經思考的的人,我相信在直接行動之前,同行者都會經過思想準備,而且即使沒有和戰友討論過,也會在心中思前想後多次。

  我更不怕因為行動者的行為被CCTVB或星島一類的媒體抹黑,因為在互聯網年代,與民為敵的媒體已發揮不了蒙蔽市民的作用,況且,在這個不公義的制度抗爭過的人,都可以口耳相傳,讓真相變成傳奇。

  我很佩服直接行者的勇氣和良知的力量,令行動者可以克服對受傷或被補的恐懼,街頭行動,是需要直接行動者的。

  然而,我想知道,我們有多少直接行動者呢?

  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我們有足夠的直接行動者嗎?

  在面對掌握槍炮的政權面前,行動者的行動,有足夠的民眾支持嗎?

薄弱的德輔道防線
  一月十六日那個晚上我本來在遮打道,但是我最後還是在德輔道坐下來,那裏的人不多,只有四五十個人坐下來,圍觀者約也有二三十人。我最後選擇坐在這一群當中,因為相對偌大的德輔道,這裏人丁單薄,我希望自已可以在這裏出一分力。

  留在現場的人很堅決,但我同時也感受到群眾的恐懼感。

  我問:「有多少人是第一次行出來的?」,有一半人舉手。
  再問:「有多少人是第一次預左俾人抬的?」坐下來的人全部舉手。

  後來,鄭汝華和保皇黨走了,大會叫我們撤回廣場,那一下子是相當洩氣的,因為封鎖馬路,癱瘓中環,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抗爭策略啊!拿著大聲公的我,考慮是不是要呼籲羣眾堅持到底,當時我有兩個考慮:

  1. 這邊的人是否可真的可以頂到天光?這其實是對現場戰鬥力的評估,也是對群眾運動的評估,對於一半第一次上街的人來講,是否已經作好了和警方對抗到底的身體準備?而且,當我坐在馬路時,已聽到有人在說只能夠堅持到一點半,最多堅持到兩點。
  2. 將一眾賤格議員和官員困在立會內讓牠們無法離開應該是封馬路的主流目的,目標人物的離開是否可以馬上讓羣眾將目標轉為癱瘓中環?

還有一點是事後想到的:
  如果目標轉為癱瘓中環,集結了最多人的是遮打道和昃臣道,但第二天是星期日,遮打道本來就是行人專用區,昃臣道又不是主幹線,封了等於白封,要封鎖的話,應該是封鎖德輔道和幹諾道,但德輔道的人最少,幹諾道根本沒有人。

  我的結論是:與其蕭條地給抬走,不如在形勢還算不錯的時候見好就收,讓坐下來的人有一次心理準備經驗,然後再搞好下一場戰鬥。

  所以,那時我拿著話筒跟大家說:「在立法會不公義的制度之下,投票是輸硬的,所以我們下來的真正戰場是在鐵路施工的地盤,我們接著下來要在那裏和他們打個寸土必爭!」,然後就和大家去了廣場。

  我不知自己的觀察有沒有錯,但是我看到當時坐在地上的群眾很多都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我並不是想說坐下來的群眾膽小,相反,我想說在德輔道坐下的群眾都是十分勇敢和十分有義氣的人,作為第一次將要給人抬的人,而且身邊就只有零落的幾十 人,我看不到他們有畏縮,雖然看到他們有畏懼感,但也為了令那幫不義之人無法離開,做好了被抬的心理準備,有幾批人都去過洗手間,但是全部都有再回來,坐 在原位,準備經歷這次奇幻旅程,而且,我相信,當中有一大部份,都是會被抬走後再走回來的(即是在現場所講的無限復活),直至被抬上警車為止。
給直接行動者的建議
  
  希望直接行動者回想一下自已第一次被抬的經驗,我不是說所有人都會恐懼,但是,可以回想一下當時的心情:在你們無畏無懼地衝鐵欄之前,經過了怎樣的累積呢?

  在這裏我不排除有人是在一開始的時間就可以衝得最前的,就如我前面所講,我佩服這種勇氣,但是,希望大家可以思考四個問題:

  1. 其他群眾是不是也具備這種勇氣?
  2. 如果真的衝了入立法院,見到鄭汝華和保皇那幫人,我們可以做什麼?
  3. 如何可以讓直接行動者增加?
  4. 如何讓直接行動也可以感動已經習慣了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香港人?

  面對抗爭,除了思想準備之外,還需要累積身體經驗和足夠的人數,當你要被人粗暴地拉開雙手,四肢離地的時候,究竟身體會有什麼反應呢?沒有試過的人,很難可以判斷。

  如果你是一位從來沒有打架經驗的人,被警靴伸一腳是否受得了呢?

  如果你被胡椒噴霧噴向雙眼,是否可以扛得住呢?

  還有催淚彈和水炮......

抗爭的戰場在那裏?

  立法會嗎?肯定不會是,立法會在現行的制度令撥款必然地通過,所以立法會門外那場與其說是抗爭,不如說是一場重要的公共教育和動員,真正的抗爭戰場,是在各個社區,由菜園村打到大角咀的一場保衛家園的戰爭,在那裏,群眾要和推土機打個寸土必爭!

  如果是這樣的話,立法會外的那場抗爭,正是要建立勇於和推土機戰鬥的群眾啊!當大家坐在地上聽幾天議會直播的時候,當大家坐在馬路上等抬的時候,正是在為第一次出來的人做最好的抗爭心理準備。

  所以,如果那天的結果是人少少樣衰衰地給抬走,那倒不如見好就收,保留士氣,然後再動員下一場戰鬥,不斷地讓政府鎮壓的成本增加。。

  另一個抗爭的戰場在民意,苦行者的姿勢令民意逆轉,但直接行動者也可以有相同的力量,我想起韓國農民在反WTO的 行動,他們在行動中沒有謾罵,也沒有人在最前排的後面擲水樽或石頭;他們對來聲援的人,在場的記者,甚至警員都十分照顧,他們的糾察會先叫記者和聲援的人 讓開,然後八到十個人一排,在堅決的戰鼓聲和有節奏的哨子聲中,很有效率地攻向鐵馬和盾牌,拆開一個又一個路障,前排被胡椒噴霧噴得受不了,隨即撤到兩旁 休息,馬上會有人幫助他們治療,然後第二排補上,跟著第三排,一排一排的人,以身體對抗不公義的封鎖線。

  韓國的農民衝擊的目標並不是警員的身體,我不只見過一次,他們不會衝向沒有鐵欄和盾牌的警員,他們是在用身體的苦楚,喚醒在場的民眾,於是,當時即使媒體如何妖魔化行動者,市民還是迅速地轉念了,在灣仔的鬥爭中,韓國農民得到大批市民聲援。

   直接對不公義界線的衝擊,是令人很振奮的,然而,我們要衝擊的,並不是鐵欄本身,而是在鐵欄後面的資本發展主義邏輯,官商勾結的行為,特權階級的既得利 益及不民主的制度。直接行動和武裝起義的最大分別,在於前者以行動突顯鎮壓者的不公義,後者要摧毀對方的軍事力量,所以,每次的衝擊行動應該定立一個比推 倒鐵馬更長遠的目標,以身體呼喚群眾。

  在沒有強大民意支持之下,行動者日後的土地保衛戰將會十分危險,我們手無寸鐵,有的只是身體,直接行動可以打開行動的局面,但是如果沒有大批支持的群眾,幾百個直接行動者很易會被Tear Gas於一小時內驅散。

接下來可以做什麼?

   最後,我想借用幾段梁聞道一篇關於內地工人抗爭策略(怎麼辦?再致保定一綿工人及中國左冀)的文字作為總結(紅字部份是我加的),雖然事件並不一樣,但 同樣是在反抗資本的邏輯,內裏的策略建議有驚人相似之處,希望這篇文字,可以讓一起抗爭過的我們,思考未來的方向,抗爭尚未成功,同志繼續努力。

  1. 我們都清楚現在鬥爭進入了僵持階段,階段性成果有時可能反而容易成為包袱和進一步鬥爭的瓶頸。
  2. 個人以為其實根本還是“團結鬥爭”這四個字。
  3. “團結鬥爭”指的應該是以下幾個方面:為什麼團結?與誰團結?如何團結?為什麼鬥爭?與誰鬥爭?如何鬥爭?
  4. 首先,毫無疑問是在本廠的工人(在這裏,應該是指反高鐵行動者)之間的團結。
  5.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網路,使鬥爭的資訊迅速傳播,而使許多左翼朋友關注與支持,並在最大可能程度上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援,這就是團結了大多數。
  6. 應該爭取與一批國內外記者保持長期的接觸,組建支持你們的,至少傾向於你們的“媒體記者團”。
  7. 只要資訊得以傳播,這本身就是成功。當然你們在網路上的宣傳要持之以恆下去
  8. 再次,是否可能進一步擴大團結的範圍?(例如,除了石崗菜園之外,我們還有古洞村和在相同邏輯之下被清拆的全港舊區居民)
  9. 接著,是否可能爭取到支持你們的專業人士?尤其是律師、經濟師和會計師等(在這裏,應該還加上規劃師,建築師,地理學會等)。在現代資本主義市場條件下,社會生產非常複雜,社會分工也非常複雜和專業。在很 多涉及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有專業人士的支持。
  10. 應該組成明確智慧分工的顧問團,需要準備明暗兩套,有一定名望和年紀較大的專業人士應該多公開做些抛頭露面的事,而年輕的可以投入更多精力的可以做些更具體和隱蔽的工作。
  11. 另 外,網上有朋友建議,要向員警和武警喊話,爭取他們,即使沒用,也要喊話,也要爭取。我加一句,不僅是武警和員警,也包括底層公務員。多數的國家機器下層 仍然是來自于普通群眾和身為工人階級的一分子,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許家人本身也是下崗工人,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委屈與不滿。但在國 家機器的框架內,很多時候不得以,為“稻梁謀”,擔心自己反受處罰;其中有多少人能真心為權貴資本服務而與勞動人民為敵? 也許喊話和爭取在表面上不能奏效,但只要喊了,就有用;佛教裏有句話“功不唐捐”,就是說任何努力都不會白白浪費的。也許明面上他們不能做什麼,但是暗地 裏只要他們心靈有所觸動就是成功,哪怕在“身體接觸”時,下手輕些也是成功。
  12. 官僚之間利益糾葛和權力鬥爭也時常激烈,是否可能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與分裂以實現我們的目標?最後,以上的團結絕不是無謂的遷就,而且所有的立足點都首先也必然在於工人階級內部的團結和你們自己的團結,而且一切團結的目的都是為了進行鬥爭。鬥爭就必然涉及到鬥爭的目標,如何設定鬥爭的目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而目標又與如何為實現目標而進行鬥爭緊密相連。
  13. 以上的團結絕不是無謂的遷就,而且所有的立足點都首先也必然在於工人階級內部的團結和你們自己的團結,而且一切團結的目的都是為了進行鬥爭。鬥爭就必然涉及到鬥爭的目標,如何設定鬥爭的目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而目標又與如何為實現目標而進行鬥爭緊密相連。
  14. 我個人以為,在現在的條件,尤其是在形勢未明而又可能隨時變化的情況下,你們是否應該設定幾個不同的目標與期望,根據情況和環境的變化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