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
提起袈裟,
大部份人都會想起出家人的外衣,
即是許多佛弟子也如是認識。
其實,
袈裟不是衣服的名稱,
而是顏色。
一種像西藏僧侶披衣的棗紅色,
被古代印度稱為「不正色」的一種顏色。
「不正色」就是「不正式」,
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賤色」,
沒有人用,
就正好用來當制服,
成為僧團的企業識別。
久而久之,
顏色與制服就天人合一,
成為僧侶制服的名稱,
而且因為企業搞大了,
出口連鎖店又多,
fans又多,
所謂愛屋及烏,
制服也被成為尊敬的意象,
就像小鳳姐的大圓點傘裙一樣,
備受尊敬。
由cheap到高清,
當中的轉換只不過是「人心」,
人心出了名難測,
幾時是cheap,
幾時是貴,
幾時是神,
幾時是仙,
幾時是鬼,
幾時是天堂,
幾時是地獄,
從來都是「人心」話事,
此時此刻,
誰在座館,
誰有影響力,
就誰當家作主,
不過,
無論民主定獨裁,
都要有一眾擁躉,
否則一早就冇得留低。
擁躉就是一種集體意識,
你硬愛叫共業也可以,
因為你擁躉夠多,
傳承有據,
不過共業不是不可轉,
一件cheap精經過釋迦一穿,
就變了名牌貨,
共業講「量」,
單挑講「質」,
一夫當關!!!
以「質」勝「量」,
話之你又魔又神又共又業,
我披甲上台,
重新定義,
量大?
不一定大能哂嘅!!
肯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