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眼看著政府推出打擊「垃圾來電」的法例,但郵政署對垃圾郵件就是無動於衷,有點看不過。按該署的宏圖大計,日後還會大肆發展垃圾郵件,成為破壞環境的大幫兇。
政府有打算把郵政署私營化,如果係咁。大家的郵箱就好唔掂。聰頭就真係要係村屋搞「公投」了。
以下文章,只是期望給郵政署繼續施壓。我也想想該署會如何回應、反擊!
筆者近年「兼職」信箱清道夫。原因是我家信箱早成為「垃圾崗」,每當小鑰匙插進去,就會跑出大疊不請自來的「垃圾郵件」。除了「不勝其擾」這四個字,心中還會問「郵政署,是你出賣了地球先生嗎?」
這些印有「香港郵政通函郵寄服務」的郵件,絕大部分是商業宣傳品。有的叫我學游泳 (雖然泳姿不標準,但總算會划水)、有些鼓勵我上益智班、還有的叫我成為創會會員學瑜伽,有更多是要我換樓、申請白金用信卡、轉按房子、給我優惠貸款等等。然而,我一樣都不需要。
政府要禁垃圾來電,卻為垃圾郵件大開中門
我需要的,是把這些垃圾信,連同其他住客丟到垃圾箱內的大堆「遺孤」郵件一併撿起,送到回收箱。這幾乎就是垃圾郵件的宿命。「消費者力量」稱,全港每年產生多達六千公噸的垃圾郵件,但超過八成受訪者其實都會把有關郵件直接扔掉,不必要地浪費大量資源,等同在七癆八傷的地球先生身上,再踩上一腳。
郵政署已成為商戶的spin doctor,把垃圾郵件美其名稱作通函郵件,然後把它硬塞上連姓名都沒有的「市場客戶」郵箱內。
電腦有「電子垃圾」、手機又有「垃圾來電」,還不夠煩嗎?幹嘛還要有「垃圾郵件」?工商及科技局預計下月提交條例草案,建議賦予市民向「垃圾來電」說不的權利!做法很簡單,大家可以向電訊管理局登記拒絕有關來電,當局便會通知相關的商業機構照辦。
但對於「垃圾郵件」,政府卻持雙重標準,對欲「踢走」垃圾郵件的住戶列出苛刻要求:大廈住客須經過業主立案法團通過,再向郵政署提出豁免申請;住在村屋者,更要經過等同「公投」的做法,獲得全村居民通過,才能把這些竄入自家信箱的不速之客絕於門外。
別把680萬市民變成「商品」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的托詞更是一絕,「由於郵政署每日須派遞大量郵件,制訂不欲接通函服務清單將嚴重影響派遞效率,拖延公眾收信時間。」當局為何不這樣想:「如果我們不派發通函,郵政署無謂的工作量將可大減,並能提高派遞效率。」不要垃圾郵件,關卡重重。箇中玄機或可從郵政署的網頁找到答案。
該署宣傳通函服務,標榜是「直接有效的宣傳方法 ……助您直接向680萬顧客推廣業務。」署方甚至「以政府統計數據資料作基礎,選出符合您特定要求的目標顧客。不論採用那一項服務,您付出的一分一毫都可以發揮強大的宣傳效果。」
是誰授權郵政署發放垃圾郵件?當680萬市民變成當局的業務推廣客戶時,大家一下子變成「商品」,待價而沽。市民不是顧客、更不是商品,而是有血有肉的人。署方為客戶所花費的一分一毫搞盡腦汁時,竟無視環保責任和市民的利益。抑或,郵政署眼中只有盈利?
郵政署前署長蔣任宏月前為垃圾郵件辯護說:「就那種郵件的名稱 (垃圾郵件),我需要給一個強烈的回應。我不明白,為什沒有人說「垃圾電視」、「垃圾報章」呢?」香港的確有「垃圾電視」和「垃圾報章」;但與「垃圾郵件」的最大分野在於,不喜歡垃圾電視者,有權關掉電源;不愛垃圾報章,甚至可以罷賣。但垃圾郵件,市民有主導權嗎?
致泓景臺居民的公開信
不是說不讓郵政署派通函,但政府必須有便民的「拒絕垃圾郵件機制」,才是負責任的做法。現時郵政署派發的通函數量,「只」佔郵件總派發量的百分之十七。換言之,信箱還沒有肚滿腸肥。
筆者最近向所住的屋苑泓景臺業主立案法團提出動議,促請通過申請豁免接收通函,並得到個別業主的聲援。我總期望會有更多市民響應,告訴法團和郵政署,垃圾郵件問題「未解決!」
朱漢強
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
文章載於2006年6月5日《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