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學生消費階層晉升至大學消費階層。家中父母例必警誡本人要知慳識儉,務求將支出減至最低。只是個人認為,若太節儉的話,最終還是害了自己。
眼見很多大型連鎖店例如吉之島、百佳、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Evercare......(當然亦包括無數小型店舖)為提供便宜的貨品出售,引入大量內地製造的貨品以作零售。雖然老實一點說,全世界大部分消費品均由發展中國家生產,但顧客光顧大型連鎖店,為的是能夠購買到質素有一定保證的貨品。商鋪入貨時最好揀擇一點,別把不配合商店水準的貨品亦一併購入。商店沒錯是短期內賺到利潤,但長期有可能會影響商店聲譽,請三思而後行。
最近第一次自掏腰包光顧酒店的下午茶自助餐。令我失望的是,食物質素和水準都似乎不及以前好。有點更令我驚訝,就是飲果汁汽水等飲品要另加三數十元,令我嘩然:甚麼飲品值得這般高的價錢?跟友人傾談時才了解一二──酒店要靠這種方法補貼客人們濫用傻惠券的損失......很多連鎖快餐店亦如是,提高飲品價錢數倍嘗試補貼不足。但客人們當然不容許商人往他們的錢包「掠水」,於是都紛紛自行要一杯水,又或選擇附飲品的套餐。
不太希望這種惡性循環出現,令香港整體的消費品質素下降。難道我們將來想見到另一個中國消費習慣在香港出現,繼而產生種種次貨、冒牌貨、假貨等在市場出現以魚目混珠?
te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