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擾,是我的溫柔。」一句令人耳朵酥軟的歌詞,竟然恰似政府對運輸政策欠缺長遠規劃的藉詞。事源有線周日的《Sunday有理講》,主持烽煙致電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莊太量,問是否認為政府交通規劃視野太短視,政策變得各自為政時,莊回答:「香港是一個比較自由的社會,不像內地或英國等地方規劃汽車增長,或全數用電動車。」
交諮會作為為政府運輸政策建言的公營機構,有成員豪言「無規劃就等於自由」,那麼,法國、德國、荷蘭及英國等已公佈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歐洲國家,相對之下真的非常「不自由」,而且「很落後」。
「落後」到一個程度,多國竟然開始正視欠缺運動是導致都市病的主兇,透過重整城市運輸規劃,鼓勵大家以步行及單車代步,減少依賴使用汽車,真的是「文明大倒退」之舉!
但對政府而言,這個可能不是笑話,而是肺腑之言。莊太量在節目中亦說:「其實只係幾個位,如隧道口等塞」,問題並非大家想像的嚴重。但現實是,如果你問市民的反應,相信不只是乘客或行人會咬牙切齒,恐怕駕駛者亦會怨聲載道,皆因大家每日浪費大量時間在交通擠塞之上,即使關上窗戶,開啟一流的空調系統,亦難以避免吸入大量路邊廢氣。由上水到屯門,由沙田到九龍,由港島至青衣,哪有一天不塞車?車主與非車主,均是兩敗俱傷。大眾對現時交通失衡的厭惡情感,從當日節目有六成觀眾認為要限制私家車增長的反應,便可見一斑。
節目上,本會與香港汽車進出口商會會長羅少雄及車主雜誌出版人陳自齊同場討論,即使大家立場背景不同,亦一致地認為現時路面交通擠塞實在非常嚴重,其中陳自齊更指出:「政府仍然沿用八十年代思維解決2020年問題,只講蓋路與否,而不思考以單車及步行代步等整體運輸配套」。
要有效限制車輛增長,在加牌費和首次登記稅以外,運房局實在不應該再頭痛醫頭腳痛醫痛,「東一忽西一忽」,泊車位政策、電子道路收費、三隧分流的討論完全各不相干,而單車和步行發展更從來不在整體運輸策略的討論之內。
當香港仍然固步自封之際,那些「不自由」的國際城市都在制定運輸藍圖,指望未來二十年減少機動車輛的行駛里數,增加以步行和單車的出行比率,透過擴展市區單車及步行網絡,透過重整以人為本的道路設計,減少車輛出行的需求。
下星期將是立法會泊車政策公聽會,可以想像到的是限於增加車位與否的二元討論。與此同時,倫敦市政府剛公佈展望未來二十年城市空間規劃藍圖The London Plan,在早前公佈發展市區單車基建及推動健康街道(Healthy Street)的交通政策配套下,擬修改泊車位規劃準則,包括設定「單車泊位最少供應」(Minimum Cycle Parking Standard)和「車輛泊位供應上限」(Maximum parking standard)等,當中市中心新建大廈更不會再提供泊車位,矢志改善市中心的路邊污染及交通擠塞問題。
無規劃就等於自由?這麼淺窄的政策視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