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私家車交通擠塞元兇 需求管理規劃新出路

私家車交通擠塞元兇 需求管理規劃新出路

新聞稿 2014年12月30日

私家車交通擠塞元兇 需求管理規劃新出路
回應《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

針對交諮會今日於《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下簡稱《報告》)內所提出的短、中、長期解決香港擠塞問題的措施,健康空氣行動的回應如下:

1. 健康空氣行動同意《報告》所指,私家車增長過快為交通擠塞的主要成因。因此,本會一直要求運房局應改變現時「以車為重」的交通規劃,一味興建新道路來應付車輛增長的思維;健康空氣行動敦促當局應加強對車輛增長的需求管理,透過各項短、中、長期的措施壓抑私家車增長。

2. 就短期措施,健康空氣行動基本同意《報告》中增加私家車車首次登記稅及牌照年費,收緊環保汽油私家車的認可標準及提高柴油私家車的燃料徵費的建議,認為有關措施可有效抑制私家車的增長數目;至於增加違例泊車定額罰款以至提升路邊咪錶收費等建議,當局應考慮有關措施對貨車上落貨的影響,並規劃上落貨位以解決現時違例泊車的問題。

3. 健康空氣行動一直堅持,要改變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必須從需求角度著手,抑制汽車的道路使用比率,同時鼓勵市民多使用低排放的公共交通工具,甚或重新規劃商業核心區,更新區內的行人及單車網絡,以邁向零排放的可持續發展。

4. 因此,健康空氣行動希望當局能夠利用「中環灣仔繞道」2017年通車所產生的機遇,藉著繞道分流干諾道中及德輔道中交通的契機,落實交諮會的提議,於中區實行電子道路收費,在特定的繁忙時間向進入特定路段的車輛收費,並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向駕駛人士提供即時資訊比較行車時間及收費,以避開擠塞路段。

5. 根據香港大學一份有關電子道路收費的研究文章,香港曾於1983至1985年進行為期21個月的試驗計劃,發現電子道路收費可有效減低17%車輛排放,減少20-24%收費區內的交通擠塞。電子道路收費不單可改變駕駛人士的駕駛習慣,進而抑制私家車的使用比率,更為香港能夠全面實施低排放區,建立所需要的基建設施及相關配套。

6. 長遠而言,我們更需要一個重視低排放的交通規劃,牽涉到運房局的角色或定位的根本轉變,由純粹以服務為本,改進到以城市整體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包括道路的規劃如何由「以車為重」改變到「以人為本」,運輸模式如何能由車輛主導改變為公共交通、單車網絡及人行道路並行的有機組合,以至是交通策略應該是供應主導還是需求管理等根本問題。

7. 除已有的鐵路網絡外,專營巴士及電車對於可持續公共交通規劃都是不可或缺的。相對於私家車及的士,巴士及電車能促進更有效的道路使用,根據《報告》的推算,私家車佔主要道路總交通流量的40-70%,但只能運載16%的每日總路面乘客量;相反,巴士和小巴只佔主要道路總交通流量的5-25%,但卻運載71%的每日總路面乘客量。政府應該於道路設計上,確保兩者的優先使用權。重組巴士路線,確保公共運輸效率,並在巴士未能完全覆蓋的地段,提倡以單車或步行連接居所與公共交通網絡,都可有效減低擠塞,讓香港的公共交通規劃向低排放邁進。

8. 要從根本降低私家車的數量,便要改變市民的駕駛習慣,鼓勵以步行代替駕駛。健康空氣行動早前曾多次提及,希望政府能夠藉中環灣仔繞道落成的契機,將德輔道中改為全面的行人專用區,只准電車行駛,並作大規模的綠化及擴闊現有行人路,於中環商業的核心地段提供高質素的公共空間。

9. 政府亦應發揮創意,提倡低碳的運輸模式。例如政府可考慮鼓勵市民共享汽車,透過共享經濟的概念,降低市民購買私家車的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