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區議會選定的地區主導行動計劃「優化香港仔整體交通情況」,經一年研究後,提出初步交通改善方案,包括遷走多條行走香港仔內街的巴士線,今日在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討論。不過網上反應一般,認為是偏幫小巴營辦商進智公交,又未有措施針對違泊問題。
筆者去年度為委員會增選委員,曾參與顧問早前的工作坊,顧問公司提出初步方案的部份內容,筆者亦有份提議或支持,且容筆者逐一解釋。
1. 城巴7(石排灣至中環)往石排灣方向不入東勝道及新巴94A(利東至華富)往利東方向不經成都道及東勝道,筆者有提議亦有支持。目前上環、西營盤及香港大學一帶往香港仔的乘客,可以乘坐7、71、90B、91及94等多條路線,除7外各線車站分佈於香港仔總站、香港仔大道,乘客大多「見車就上」,將7修改不經內街對乘客影響不算大。至於94A,繞經內街往往費時近5分鐘,而位於成都道的巴士站,絕少乘客會在此候車往利東,而華富往香港仔的乘客亦較少因為94A的站位而「死等」,而不選坐相近路線的48、73及小巴,影響亦少。兩線改經全段香港仔大道後,東勝道將不再有巴士駛經,也有效減少該路兩旁居民因樓宇較矮而受嘈音影響。
2. 城巴98(利東至香港仔)及新巴595(海怡半島至香港仔)不經內街,筆者亦曾提議並支持。先談兩個站位問題,595位於成都道的巴士站,行人路狹窄,即使無人候車亦只能同時容納兩人並肩而行。此外,595在香港仔有另一巴士站位於巴士總站,改行外圍後替代巴士站位於市政大廈後,形成一南一北兩站,對乘客尚算方便。
3. 另一項筆者有份建議而又在初步方案中,是將綠小58及58A直行香港仔海傍道,不經成都道,減少內街車流。這點網友較為忽略,顧問報告並不是「郁巴士而唔郁小巴」。
4. 筆者亦曾提議重組綠小小巴站,善用湖北街及東勝道紅小往中環的小巴站,今次初步方案亦有提及將往石排灣及鴨脷洲的小巴站,遷往紅小往中環的站位,該處人流較少,較適合安置候車站。
當然,初步方案中亦有筆者不認同之處:
1. 94A及95C往華富及置富花園不經香港仔的建議,令華富往香港仔的乘客如欲乘坐巴士,必須行經隧道往香港仔海傍道,對乘客構成嚴重不便。需知道連接海傍道的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行人環境並不理想,如是長者步程更可能長達5分鐘。至於95C,由於香港仔往置富並不如華富般有小巴服務,置富花園居民必須要步行往香港仔海傍道,更可能迫令更多長者使用970X。
2. 98及595兩線遷出香港仔,雖然獲議會初步支持,但在實行時必須小心及有其他配套。此外,初步方案建議兩線放於香港仔巴士總站外位於香港仔海傍道的A10巴士站,亦絕不適當。兩線有大量乘客,建議將大幅增加橫過整個巴士總站的人流,而該巴士站目前亦並無上蓋。
筆者建議應先實行595遷出計劃,並重組香港仔巴士總站站位。筆者建議37A遷往與70同站,107則遷往原37A站,以騰出整條車坑供往海怡半島的乘客等候90B及595,應付增多的乘客,避免兩線在總站上客造成阻塞。至於98是否實行,則須視乎595使用市政大廈巴士站,以及巴士總站的情況,在搬遷98前或需擴闊市政大廈巴士站,以及將香港仔大道近香港仔巴士總站劃為巴士專線,並興建巴士站上蓋,將107遷出海傍巴士站,騰出一條車坑供98使用。
筆者認為,顧問公司的初步方案應該分階段實行,並同時加強分流小巴及其他車輛,以及打擊違泊的措施。
第一階段方面,筆者建議先將7及94A遷出,並落實小巴58及58A不經成都道,以及將西安街由東行改為西行,並遷移西安街小巴站。。
第二階段則針對由黃竹坑方向進行香港仔的車流,包括將595改經香港仔外圍,另外綠小4B往石排灣不入西安街,往鴨脷洲綠小遷往原紅小往中環站位,騰出更多位置供往石排灣的乘客候車。綠小51S(華貴至香港仔)及59A(深灣至香港仔)可遷往湖北街紅小站位,減少綠小51線佔用湖南街行車線,並增設湖南街往巴士總站的行人過路處。
最後的第三階段則才考慮遷移98巴士站。
此外,針對網友極關注的違泊問題,顧問公司也應該在初步方案中提出建議,例如收窄部份行車線、增加過路處位置等。
初步方案中,亦忽略了網友經常提及的「食飯」旅遊巴問題,即午飯時間由黃竹坑及數碼港駛至香港仔、完全阻塞路面上落的旅遊巴。顧問公司亦應提出建議,例如促他們將上落位置更改於香港仔海傍道,或與運輸署及巴士公司協商,在午飯時間開放香港仔巴士總站供該些旅遊巴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