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這算是版畫麼?記「小畫家」陳餘生

這算是版畫麼?記「小畫家」陳餘生

原文刊於明報10月9日星期日生活版。現轉貼筆者無明的全文。

香港畫家陳餘生

陳餘生是本地資深畫家,雖然是中年才開始學畫,但40年來的創作獲?無數,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隱藏著他生命中各個重要歷程,同時體現了一位畫家的創作力和生命力。

陳氏的繪畫作品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驟眼看來雖是抽象作品,這卻不是陳氏關注的(註1)。陳氏畫作彷彿是畢加索和馬提斯的混合體,造型鮮明而且多變形的圖像恰如畢加索綜合立體派下變形和扭曲的女性身體,配以細意經營的大色塊背景,涇渭分明背景與造形為畫面提供了穩重的構圖。作品以一兩個鮮艷顏色作主調,再配以其他艷麗色彩,亦以細碎筆觸或堆?的色層豐富大塊而鮮艷的背景(註2)有著馬蒂斯筆下野獸派用色的胆量。畫中五彩絢麗的生物變體造形既不是重現真實的東西,也不是全然抽象的符號(註3),不過它們都代著陳氏每個不同的故事。

畫家的版畫

很多畫家都有製作版畫的經驗,它別於繪畫之處自然是其複數。版畫作品建基於作者的原稿─毛版,又要透過印版工序才能製作版畫。這樣相對於「繪畫」的間接創作,因為畫家和作品的「距離」讓創作靈感得以啟發,有利畫家尋覓新的創作風格。故此畫家從事版畫除為商業考慮外,亦是求創作突破的常法。對於觀者,版畫作品(特別是初期作品)一般都能展現畫家最具代表的繪畫風格,所以版畫是價格相宜的收藏品之餘,亦是讓藝術觀眾最有效了解畫家藝術風格的捷徑。於是當筆者知道陳氏製作版畫,對這些版畫都充滿期待。

在他的畫苑看他的版畫作品。他把近來印刷的數張版畫放在桌上,每張作品都是統一的印在A4紙的上。看著這些的用電腦打印機列和影印機印出的彩色紙本。我心想:這是版畫?

現在以數碼技巧引用到版畫創作上已是不足為奇,電腦打印的作品亦俯拾皆是。不過引起筆者的興趣是陳氏以此作版畫,一如他謔稱自己畫作中的圖像造形為「Philososym」(philosophy / symbol─意指具哲理的圖像符號4)(註4) 的幽默之餘,筆者正期待著陳氏如何像其他畫家般突破創作媒介。

「小畫家」─列印的「版畫」

看陳餘生的繪畫作品,筆者每次當必留戀於那些抽象造型和細意塗抹的顏色和肌理。有時想到陳氏像馬蒂斯,他們的創作力和慾望都沒有因為體力的限制和疾病的影響而消失,反而尋找其他方式創作以配合。現年八十的陳餘生,動過11次手術,體力下降自然影響了作畫的速度,然而創作慾驅使他尋找其他相應的創作方式,於是他開始在電腦上作嘗試。

陳餘生使簡單的電腦軟件「小畫家」繪畫並將作品存檔,然後把檔案以普通電腦打印機縮放和列印在文件紙上,這是他代替毛版的版畫原稿,有時亦會仿照柯式版畫般把紙張重複放到打印機上分別列印不同顏色或在原稿上作併貼和繪畫(圖1)。最後以彩色影印機代替版畫機,親自監控彩印品質,限定印刷版數。於是這種「影印(刷)術」變成了陳氏製作版畫的方法。

「小畫家」只是對繪畫技術的模擬,陳餘生用此來作(版)畫不但把作品從大畫布移植到細小的文件紙,實際是把創作空間縮小到電腦螢光幕畫面中的「小畫布」,如何保留以往畫作的特質是一個難題。由於圖檔小,家用電腦打印機亦只能提供A4紙的大小的列印畫面,陳氏於是把作品縮放在半張紙的畫面上,以保持作品的理想效果。作品中各造型元素於是非常緊密聚集,讓畫面的構成變成非常緊湊(圖2、3)。細小的畫面印在白紙上,更突顯畫中的獨特造型,吸引觀眾注目。低解像度的圖像不能展現陳氏一貫簡單但內容細緻豐富的造形,相反軟件和電腦的色譜讓陳氏保持色彩強烈的作品風格。電腦打印機不能提供如陳氏繪畫的厚重和層次,陳氏則轉向以色彩鮮艷的零碎筆觸豐富單純的色塊,跳動的零碎色彩透過彩色噴墨,比繪畫中積疊的塑膠彩顏色更能產現扁平但明亮艷麗的色彩(圖4),強化陳氏畫作一向色彩強烈的畫面特質。

陳餘生的繪畫作品中,線條跟色彩同樣重要。粗幼不一卻如刀削的線條或是柔軟厚重的用筆都構成各種獨特造型亦界定畫面上各樣色塊以建造畫面內不同空間。因為軟件的限制,線條在「小畫家」中只有橫、直線條是平滑;弧線、斜線都是呈鋸齒狀。這些獨特的粗糙線條並未有破壞損陳氏一向多彩多姿的畫面風格(圖5、6),反而為緊湊的畫面提供了緩衝─粗糙的線條如同稚拙的用筆,為作品添上一份的童趣。

版畫=剪紙

今天的電腦器材都是親近用家(User-friendly),打印機像剪刀一樣已是每個人都會使用。筆者每次走過中環地?站,看到陳餘生的大型浮雕作品,都會感到陳氏的電腦版畫如同馬蒂斯的剪紙,輕巧而細緻,簡單而悅目。馬的剪紙(papier decoupe)超越了傳統的工藝性,純粹造型和精鍊用色都把剪紙(工藝)化成一種簡單而高水平的藝術。陳氏以他一貫深厚藝術造詣,就是以普通的軟體和家用打印機作工具,都能成為他創作的材料,展現他個人的繪畫美學。現代和當代藝術彷如標誌著「青春」、「活力」,「老」、「晚期」從來都不是藝術家喜歡和注意的課題。陳餘生和馬蒂斯在晚近的創作上都遇到身體和疾病的影響,但他們同樣?有停止創作,反而不斷尋找是其他創作的可能。在陳氏的創作生涯和當下的創作中完全呈現一個畫家超越任何外界條件限制持續創作的毅力,也許這正是一位畫家所能超越文化、社會和歷史的藝術魅力。

註1:「他(陳餘生)反對將他的作品歸類為抽象,他強調在每一繪畫作品中都以具體造形來表達個別訊息。」。黎美蓮:〈陳餘生的藝術〉,載《左右》,第二期,(香港:香港藝術歷史研究會,1999),頁178。
註2:關於對陳餘生藝術的風格分析,詳見於黎美蓮:〈陳餘生的藝術〉,載《左右》,第二期,(香港:香港藝術歷史研究會,1999),頁177-191。
註3:「藏之深山的古稀回顧─陳餘生的《過去的未來》」,《明報》,2004年5月6日。
註4: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餘生小畫家展

日期及時間:05/10-26/10/2005,上午十時至下午八時
展場:香港藝術中心五樓包氏畫廊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