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原見於〈反對中大新教學語言政策藝術系校友聯署〉的留言
有傳中大為了配合新任校長劉遵義的「國際化」計劃,要求各學系逐一表態,是否同意將來年每個學系的核心課程全面轉為英語授課。據本年度一月三十一日
學生會出版的「哭中大」指出,整個中大幾乎所有學系,在完全沒有諮詢同學的情況下,「欣然」地接受了校方的這項建議。此事曾一度引起本系同課的恐慌,有見
及此,本系系訊小組訪問了系主任蘇芳淑教授,以了解本系的情況。
蘇:蘇芳淑教授 記:系訊小記 (麥艷琼, Kathy)
記:蘇教授,有傳本系已就中大以英文授課一事向校方表態,請問可有此事?本系的立場又是什麼?
蘇:是的,本系已經就這一件事跟系內全職教授開過會議,並且逹到共識:假如本系取錄非本地人仕作為本系學生的話,本系的核心課程將會全面以英語授課。
記:聽聞學系在表態時承受着一定的壓力:假如不接受挍方建議的話,就會有削資的危機,事實是這樣嗎﹖
蘇:相信同學對此事存有誤解,學系是有絕對的選擇權的。校方的前提是,假如有非本地的外國學生對本系的課程有興趣的話,該學生會透過中大註冊組報讀成為全日制學生,但本系有取錄與否的權力。假若本系取錄該學生的話,本系的必修科則必須以英語教學,並需提供足夠的英語選修科給該學生。校方要求學系表態的目的是希望保證非本地生在畢業之前不會因為敎學語言而影響學習,若學系想在中途作出改變的話,只要不影響原本接受英語教學的非本地生便可以。所以,校方並沒有強迫本系作出全面英語敎學的決定;採用英語與否亦需視乎有没有非本地學生修讀本系課程。
記:請問系方在作出決定時有否考慮教師及學生的英語能力?
蘇:當然有啦!此決定是經過各全職教師的慎重考慮。我,莫生,Frank,陳生等均表示有能力以英語授課,以應付實際需要。無可否認,對於我們這班以中文為母語的師生來說,用英語授課的效率不會及得上中文,在表達與理解上會存在着一定的困難。教師亦會有同樣的擔憂,但遇到問題就該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逃避。大家同舟共濟,慢慢適應這個過渡期,自然會慢慢進步。事實上,大學的辦學宗旨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準備學生應付將來社會的需要。現在的世界越來越小,接觸外國人的機會越來越多,假若同學想在社會上立足的話,就必需把握機會學好兩文三語,不應只着眼於本科成績。我亦明白同學的擔憂,但同學亦須明白,想進步就必須努力,不要怕失敗,因老師永遠是forgiving;而社會則是unforgiving的。
記:我相信同學亦明白英文在社會的重要性,或許我藉這個機會向蘇教授您反映一下部份同學的意見吧!據中大學生會出版的「哭中大」,同學反對的是中大校方在完全不諮詢同學意見的情況之下作出此決定,漠視同學的知情權;另一方面,他們認為劉遵義校長推行所謂「國際化」的措施,其實是在政府大幅削減大專教育經費的情況下,大學開源的一種方法;他們反對校方只為多賺一點錢,而放棄中大四十年一來一直捍衞中文教學及中國文化的辦學宗旨。
蘇:我明白同學的憤怒,或許校方沒有正式諮詢同學的意見而作出決定,是同學感到最不滿的地方,但校方是否真的漠視了同學的權益?我對此先提出疑問。正如我早前曾吩咐Bowin透過e-mail來約各同學作一個交流,討論一下關於學習的問題,但卻聽不到同學的反應,會議因而取消。
至於開源一說法,我不太清楚是否事實的真相;假如是真的話,我認為亦無不對。同學要明白,在政府削資的前提下,開源節流根本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開源的方法不外乎籌款、多收自費來港讀書的外來學生、甚至提升同學的學費、宿費。現在校方不選擇增加同學的負擔,自然是多收外來學生,難道同學不明白此道理麼?假如不選擇開源的話,自然是節流---削減學生活動經費、删減學科數目,甚至教授的數目。明顯地,開源是積極的解決辦法;節流則屬於消極的辦法。同學們在評論事情時要從多角度去考慮,這樣才會有說服力,這種思維方式亦是同學需要學習的地方。
記:那麼,蘇教授您對中大「國際化」有違中大辦學傳統一說法有何看法﹖
蘇:是否有違中大辦學傳統一事,則要視乎四十年前中大成立的理念是甚麽。據我所知,五、六十年代時香港就只有香港大學,入讀的多為外國人的子女;當時的理工大學所開辦的又不是學位課程,故香港人入讀大學的數目不多。有見及此,香港便開辦了一所專為香港學生而設的大學,由於入讀同學的中文水平較高,中文授課亦較有效益,故中文便成為中大授課的語言。假如以中文授課只為時局所需,而非創校之的具體理念時,「有違中大辦學傳統」一說法便不成立。同學們為事件下判決時應弄清事實背後的真相,而非人云亦云。
記:另外,「哭中大」事件發起人質疑校方為不何不增撥資源,為外地生提供良好的中文語文教育,正如香港人到法國留學要學好法文,到日本留學要學好日文一樣;反要全校師生為了那幾十個外來學生而犠牲靈活的而有效的中文教學。請問蘇教授對此說法有何看法﹖
蘇:我不認為這是犠牲,因為用英語授課對同學亦有莫大的益處。有些同學可能不認同此觀點,例如認為學習中國藝術就該以中文授課,但試想想,假如連最基本的中國藝術英文生字也不懂的話,他們可以憑甚麼來跟外國人作交流,大學這幾年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要在社會立足,同學就不應該計較,因為這樣只會限制自己將來的發展空間。另外,我認為現今學生的思想應比以前的更加開通,凡事不要着眼於細微的事上,不應誇大事情的嚴重性。反而要多關心世界上發生的大事,如早前的海嘯、地震等,這些天災才稱得上慘絶人寰。身為學生代表的學生會,應具相當的知識,理據要具說服力才得民心。
記:多謝蘇教授的這一番肺腑之言。
蘇:不用客氣﹗同學如有問題的話亦可找我傾傾。
訪問日期:31/2/2005
以上對話謹為蘇教授與本訊之對話,不代表本會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