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轉載) 呂豐偉:環境保育與斜坡安全是兼容的

環境保育與斜坡安全是兼容的
文:呂豐偉(中大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

近日校園裡及校友們正熱烈地討論校園的環境保育。學生、校友及教職員大多希望校方能停下來,先思索環保問題,後再行動;許副校長亦代表校方對眾多意見作出回應。相信校方與同學對環境保育重要性的見解是一致的,所以許副校長在公開信中詳列校方近年作出一系列的環境保護工作。

要邁向先進大學的鴻圖大略,進一步的校園發展是有其必須性,深信中大人是認同的,也是切合社會的需要。而校方必須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工作環境給全體師生,更是無庸置疑。

既然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何又有近日來的風風雨雨?校園發展、斜坡維護與生態保育是否一定互相排斥,不能兼容呢?答案肯定是「不一定」。但當衝突出現時,大家便需先坐下靜心的探討,互相溝通,權衡得生,尋找共識,以達致多嬴的結果。

要使各方能心平氣和,互相溝通,校方應暫緩砍伐是次爭議中的樹木行動和有關工程的開展,就各方提出的意見進行討論:

一、雖然大學火車站至何添樓一段行人路非常狹窄,人車爭路確實是有僭在危險;而依利黃瑤璧樓邊建的行人路,是可由火車站直達利黃瑤璧樓。但此路沒有路牌或任何指示,容易走錯路,相比之下池旁路一段較便捷。若校方在火車站設置路牌,在沿途適當位置貼上指示,以方便行人,也請那些從火車站往利黃瑤璧樓或許讓成樓的,在時間較充裕時可以試走此段新路,以顯示各位愛護校園、支持保樹的言行一致,也可以減少行人橫過馬路。校園發展處及園藝組在規劃此路時,除了要拓闊路面,也可以多加美化,吸引更多行人使用,或可應付池旁路行人路段狹窄的問題。

二、維護斜坡,保障人命是重要的。依天文台助理台長楊繼興先生在專題演講中提出,因全球暖化現象及其他原因,估計本港雨季發生異常暴雨機率大增。若不幸在反常天氣情況引致人命傷亡,肯定是我們所不願意發生的。事實上在過去數拾年香港經常發生嚴重的山泥傾斜,引致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在環保意識不高的從前,社會普遍接受斜坡的安全性比保育重要,所以很多沒有安全問題的斜坡也被鏟去所有植被,覆蓋著水泥。可是在空氣污染日益嚴重,交通噪音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滋擾,都市的熱效應均不斷困擾我們,市民普遍日漸重視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大人極重視保育工作似乎是很自然的,要求校方關注校內環境,眼見心愛的校園建設有不恰當的,甚至破壞校園生態,提出不同的意見,或許有些人行為過激,這也是愛護母校的表現,希望校方能體恤。

三、許副校長在回應信中提及:「池旁路斜坡經專業顧問公司勘探,發現現時安全系數為1.084,低於土力工程處1.4之標準,按照政府標準被評訂為第一類(Cat. 1)急需處理工程。因此,作為負責任的大學,為保障每一位師生的安全,我們必須盡快將危險斜坡鞏固,以免倒塌。」依據土力工程署的一些指引,若斜坡不穩定在地表通常是有跡可尋,例如地陷、植物底部斜向斜坡底部、地下水滲透等。依現場視察除地陷一項無法確切排除,原因校內經常重鋪路面,即使有地陷也可能是重型車輛引致。据專業人士解釋,安全系數低於1.1是需要盡快處理,安全系數的要求由1.2至1.4均會使用,是依人及經濟活動關係大,其系數較高。安全系數是依據斜坡的坡度及工程鑽孔資料計算,通常不考慮植被因素,植物的根可以鞏固斜坡,但大樹在強風下可使斜坡更不穩定。池旁路旁斜坡下與人們活動範圍有一定的緩衝區,輕微的山泥崩裂在植被保護下即時危險性不大,但安全系數嚴重偏低是不容忽視的。我想我們有足夠時間再作充分諮詢,在此也請各位重視環境保育的中大人能體諒校方在大學持續發展所面對的挑戰,盡快提出其意見,共同探討,建設一個既安全又環保的校園。

今天校園中的爭議,不單是本校所面對的,也是香港經常發生的;作為重視環保的研究型學府,我們應對本校面對的、社會發生的事作深入的探索。以下是一些值得探究的問題:

一、土地發展是否可以砍伐樹木?若不可斬樹,會否使更多土地擁有者令其土地無法適合植物生長。

二、斜坡安全性與斜坡綠化何者較重要?如何平行?

三、香港土地開發是有監管,影響生態的工程需要環評,要求盡量少破壞環境。成效如何?時有發生的問題所在為何?

四、土地發展需要伐樹,常會移植較有保存價值的植物,植物移植存活率一向不高,其原因是什麼?

五、在規劃中出現無可避免破壞環境時,常以生態補償作交換。其質、其量是否相稱,還是較佳。

六、外來品種生態價值低?可以犧牲!本地品種植物生態價值高?

七、以水泥覆蓋斜坡不美觀,蓋上鐵絲網、塑料網同樣阻礙植物生長!

八、砍伐樹木不環保?

九、政府於二○○○年制定綠化斜坡政策,在新建及改善斜坡安全時投放大量金錢於綠化斜坡上,但成效不佳,原因為何?

十、公眾重視生態,反對任意砍樹,所以必需小心選擇植物,據知有花粉敏感症,醫學院可有這方面的資料?應教育公眾。

由於本系Raymond同學提出他的見解,引發甚為激烈的爭辯,本人在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工作多年,希望在此說明在本系同學教職員中也有不同的見解,本文各論點純是個人見解,完全與系方無關,特此說明!

中大現址原是沙田填海的採泥區,故土地應是十分貧瘠,故前人在開墾時便先種植一些適應力強的先鋒植物,台灣相思因耐旱及繁殖力強等特性故廣泛分佈在校園中。由於其數量多,及有抑制生物多樣性的缺點,有所取捨時台灣相思常是首選。

依我認為地理系的前途是靠全體師生及畢業系友共同努力建立及維護的,故本人在未知會系方情況下,私下發表個人的意見,希望系方見諒。在此也希望各位以寬容的態度來去理解,Raymond不竟只是本科二年級的同學。或許是少年得志!?有點意氣風發。也請Raymond理解眾人對你有較高的期望,因為你是環境督導委員會的學生代表。

在此順帶簡介系上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及個人的祈望。

本系的自然地理實驗站內設有人工降雨與土壤侵蝕模擬實驗室,重點研究水土保持與植被的關係,溫室現在主要研究汚水廠淤泥作土壤改良劑與本土樹種生長及環境之關係;並結合二者希望能針對香港斜坡綠化所面對的困難。

在RGC支助下今、明兩年開展對本港以生物工程護坡的成果調查,希望在随機抽樣的個案中了解各種綠化方法的成效,並試圖了解各種自然因素所產生的作用,並以問卷形式了解市民對斜坡綠化的意見,從而建立一個較客觀的綠化目標。

又去年十一月本系的環境政策與資源管理研究中心、生物系合辦斜坡生物工程概念及策畧工作坊,希望能結合政府參與斜坡綠化政策制定及執行的各有關部門、斜坡業界及學術界共同探討如何改善斜坡保育的工作,詳情可參閱以下網頁 http://ceprm.grm.cuhk.edu.hk 。

希望這次爭議能提升各方環保的認知,加強校內不同部門合作共同研究環境改善及保育等各項議題,或可使項目開發與環境保護及安全獲得較好的平衡。

本人對以上問題不斷思索中,有一建議,或許是自己不學無術,見解奇怪,希望能博各位一笑!

中央政府曾贈與特區政府一對外來品種的動物,其生態價值不高,退回饋贈者於禮不合,特區政府是否可以考慮以地方名義轉贈或轉借給台灣動物園,如此既可滿足台灣民眾渴望擁有熊貓的希望,讓台灣動物園有機會掌握飼養熊貓的技術。寶島盛產多種竹及竹筍,或可發現箭竹以外的食物,以饗熊貓。以今天台灣的科研技術,或可在熊貓繁演的技術有所突破,使牠們在寶島落地生根。而且現居香港熊貓的名字寓意深長;〔安安〕,完全合乎當地人民〔平安及和平〕的意願,〔佳佳〕,喻意人與土地相連為〔佳〕!

若能成事,中央可否考慮借出〔團團〕、〔圓圓〕來港?因為熊貓可觀性很高,而且牠們的名字也能切合香港已回歸的現實!

2006年4月4日(中大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