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蹉跎廿年 車怒人怨——健康空氣行動回應2017年施政報告

蹉跎廿年 車怒人怨——健康空氣行動回應2017年施政報告

圖:主要幹道車流量與二氧化氮水平的關係

就2017年施政報告的內容,健康空氣行動的回應如下:

1. 空氣污染仍然比世衛標準超標2倍以上,過去廿年未嘗達安全水平;
2. 對應交通污染,未能聚焦問題核心 – 過去廿年車輛數量失控急升一倍

蹉跎廿年 車怒人怨

施政報告指出過去五年的空氣污染質素有所改善,然而,正值回歸廿年的今日,香港的路邊空氣質素,只是回到廿年前回歸前的水平,20年間的路邊空氣污染水平,年年都超過世衛上限2倍以上。

chi1
圖:路邊二氧化氮水平二十年來都是世衛上限的兩倍以上

究其主要原因,是過去廿年之車輛增長失控,導致現時極為嚴重的交通擠塞問題。施政報告並無點出交通擠塞與空氣污染適適相關的關係,這反映在多年環保局與運房局無法彼此協調應對香港的交通規劃缺失。根據本會的分析,香港西部地區的車輛流量,普遍比香港東部的車輛流量為高,與此同時,反映車輛污染排放的二氧化氮濃度亦呈現由市區核心漸次向外減低,西部比東部高的現象。

施政報告提及交通擠塞會影響環境及市民的生活質素,但同時放任車輛數目增長一倍至超過80萬,令市區的行車速度不斷下降,加劇交通擠塞的問題,令路邊空氣污染的情況無法改善。這情況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政府的解決方法未能對症下藥,過去十四年,政府在控制車輛排放的公共開支高達145億港元,但香港二十年來二氧化氮水平一直超過世衛上限。自1998年開始至今,因空氣污染而引致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7930億,健康生命價值的損失更是天文數字的7兆2060億,交通規劃的失誤,以至車輛增長失控,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亦耗用了鉅額的公共開支。

疏導交通擠塞 打破偏重車輛的規劃格局

健康空氣行動敦促新一任政府正視問題,聚焦於交通需求管理及城市規劃的解決方案。我們留意到施政報告花了大量篇幅,希望推動「以步當車」及「單車友善」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格局,但對紓緩交通擠塞的應對方法,居然是再為過海隧道分流進行「研究」!繼續模糊問題的焦點,是無法解決困擾香港廿年的車輛圍城困局。

我們建議政府應參考倫敦的超低排放區做法,擴大現時中環、銅鑼灣及旺角的「低排放區」至整個區域,對進入低排放區的高污染車輛徵收費用針對空氣污染,另外配合商業核心區設立電子道路收費針對交通擠塞,以疏導市區交通擠塞。同時政府必須打破偏重車輛的規劃格局,放棄無謂的基建工程及無效益的新市鎮規劃,集中提升市區的可步行性及單車設施,讓馬路回歸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