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近日收回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的規劃申請,表明大圍站上蓋的發展項目將會依循「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以回應環保團體的訴求趕以及去年中「發水尾班車」 的批評。有關注我們的朋友可能會問:如今港鐵表明跟隨政府的新指引,是否意味著大圍站上蓋的項目不再是屏風樓,而樓宇的層數亦是否會裁減?
依據「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港鐵上年三月獲屋宇署批出的圖則未能符合要求,需要放棄。而發展商必須根據新發水指引重新入則。據明報報導,新的圖則「發水」樓面將由三成大減至一成。*
相信大家也能留意到新落成的樓宇皆坐擁大型會所、停車場等設施。而單位亦配以露台、工作平台等。以上設施大量出現,跟原有屋宇署標準有莫大關係。因為原有標準下,它們均可獲得總樓面面積寬免,不需計算在原有地積比率以內。所以,發展商均偏好興建大型豪華會所等「發水」配套,再以建築面積計算在樓價內,以使利潤最大化。
假若依循新指引,以上各種設施能獲得的面積寬免將大大減少,窗台設計亦從現行準則從外牆外面伸出不多於 500 毫米減至100毫米。**由此可見,跟隨「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後,樓宇設計不會有任何大變動。
可以預視,發展商只會縮減以上的設施之面積以符合標準,這並不對單位數量及樓宇高度構成任何影響。對比港鐵最新規劃以及港鐵已收回的規劃申請,單位數量仍保持於2900個,此乃一證。正如港鐵發言人在剛過去的五月尾表示,新的圖則與去年中批出的圖則,內容其實分別不大。#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m/archive1.cfm?File=20120530%2Fpaa01%2Fl...
**http://www.dev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GFA_Rev_Feb2011_Chi.pdf
#http://www.hkproperty.com/HongKong/News/7779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