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足球改革顧問 球迷及公眾角色未明

IMG_1773

今日足總召開記者會,向傳媒介紹足球改革顧問報告的負責公司 Scott Wilson。該公司組成的八人小隊,將於未來幾個星期在本港,了解足總及本地球圈如何運作,並與負責的政府部門,以及部份球會高層、球員及職員等「持份者」會面。今年十二月底就會完成資料搜集的工作,然後在明年二月提交初步的建議,再與足總商討及向公眾收集回應意見,終訂的建議書將於明年三月完成。雖然公司負責人 Mark Sutcliffe 在記者會上多番表示,是次關於足球的改革計劃是關乎所有人的事,然而公司在設計意見收集的過程中,沒有安排大型、公開的,類似「公聽會」的公眾意見收集環節,只集中訪問圈內的「持份者」。最終得出的改革建議,似乎無可避免地會傾向球會的利益。

香港足球之所以成為公眾的焦點,必須要從羅傑承入主南華說起。當年的球季,南華本來應從甲組降班,但南華獲羅傑承入主注資大搞,向足總申請留級獲批,當屆又即時成為聯賽冠軍,到今日約五年的時間之間,南華成功建立一支在本地實力超班的球隊,並在亞協盃取得不取的成續,如前年打入亞協盃四強。去年東亞運動會,港足在一眾強敵派出次級選手的情況下奪取金牌,完成了自我救贖——從被剔出體院的「非精英項目」,一躍成全港的驕傲,更挽救了香港主辦的東亞運動會的名聲。同時,在這五年之間,當然也浮現了不少問題。例如聯賽的不專業,同一名班主及資金來源,可以在同一組別管有兩名以上的球隊;升降班制度形同虛設;球會會籍轉讓的兒戲;球會操控足總甚至代表隊的選拔等等。這些管理及組織上的問題,比起從班主利益角度考慮的球圈問題如場地設施、政府支援等等,更迫切需要完善及改革。然而,這些噪音主要來自球迷及民間,例如去年的抗議「南華」變成香港隊到台灣參加東亞盃的比賽,均是球迷自發組織的。記者會上,香港電台的記者問了一條很好的問題,他問改革顧問的建議,會如何去應對「拒絕改革的力量」﹖改革顧問公司的回答是,香港足球圈已經形成一股要求改革的力量。沒錯,只是這股要求改革的力量,角度與從民間或球迷看到的不盡相同。

港足昨日在廣州,以四比一戰勝孟加拉,亞運小組成功出線。顧問公司團隊成員之一 David Davies 有觀看是場比賽,他說比賽很 "fabulous",他享受比賽,自己亦可以說是香港隊的球迷。顧問公司表示,在球場上的成功,背後必然是有一個強大的組織去支援。公司會就多方面提出意見,包括:如何完善管理組織架構、加強商業運作模式、改進與「持份者」的關係、建立專業及有競爭力的聯賽、提升香港隊的世界排名、設施的改善等等。

剛剛收到足總公佈,十七日主場對巴拉圭的友誼賽球員名單。然而,這場比賽也受到不少批評,因為在賽程安排上,足總沒考慮到亞運隊會小組出線,影響了是次友賽的關注度。

守門員:謝德謙(公民)、張春暉(南華)
後衛:沈國輝(公民)、李志豪、潘耀焯(南華)、陳偉豪(四海流浪)、張健峰、謝雷、利偉倫、鄧景煌(天水圍飛馬)
中場:林嘉緯、蘇來強、盧均宜(傑志)、郭建邦、李威廉、白鶴、李海強、梁振邦(南華)
前鋒:朱兆基(傑志)、陳肇麒(南華)、叶佳(新界地產和富大埔)、李康廉(天水圍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