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讀《八十年代》之搭建多維知識結構

2006-6-10 12:00 am
最近縂在回想在中五散學的那一天接到的校報上翔發表的文章。一篇散文,關於深夜苦讀與品味咖啡,混合著她本學年在學業上的成就。我的中學階段,作文也就僅僅限於學校裏的差使,翻來倒去也就是一些硬梆梆的議論文。受震撼的就是這種額外的生活裏的這麽有韻味的個人創作,當時心想:嗯?這個人學業這個成績,還有這個?!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創作意識與欲望往往由一個人在獨處自修苦讀的時間裏獲得。仔細搜尋一下,現在自己還在得意的也就是鄙人在小學六年級一篇秋風颯颯的散文,真是汗顔。那年是鄙人獨處自修最多的一年?!

讀了查建英老師在《八十年代訪談錄》裏與阿城的對話。阿城在反復的強調“知識結構”與“文化結構”這兩個詞。我覺得,嗯!大大的擴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文化結構。知識在於硬件,文化在於軟体,在於知識深入自己的骨髓、化爲血液,成爲自己的一部分之後的一個思維維度(一直覺得這個詞用得是不是有點抽象了,突然想到英文就dimension吧,幾條坐標系一搭,一下就清楚了。多一個思維維度,從二維到三維,就多一個坐標,多一個空間,多幾種可能性。中文與英文互補,文字與數學共舞),一類價值觀,一種氣質,一份修養。這包含的是一個開放的心態,不預設立場,不先入偏見,海納百川為被動,海綿吸水在主動。建構必然,解構乃至顛覆再重構亦勢必不可少(這都哪兒來這麽一套詞兒!)。

數學題並不枯燥,當然不是只爲了幾小時考試裏的那一點點題目,妙趣在刨根問底、探尋未知的奧秘中橫生。人生應該盡可能多地給自己搭建強有力的甚至是迥異的坐標,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這就是爲什麽王小波的作品即使不知是在干啥,讀來也很是新穎有趣,他的人生經歷中有一條強大的物理坐標;而愛因斯坦的相對宇宙中也有小提琴的音符在跳動吧;最近讀到的Benjamin Franklin更是橫跨多個領域。魯迅先生亦有言,學理的要讀點文的,讀文的要學點理。追求一樣東西,一種知識就應該完全置身該語境中,全身心投入熱烈的追求,這樣得出來的東西才純粹,才正宗…有人會說討論這樣的東西是不是太陽春白雪,象牙塔了,這也是我常常對自己的質疑,縂要強迫自己顧及一下現實的考量,畢竟,父母的殷殷期望,從小接觸的價值觀,社會的風氣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個文化結構。小小斷章取義一下,書中採訪,陳丹青說:“中國人非常會自動調節,中國人的自我調節、自我蛻變的能力真他媽的厲害,特別會對人對己解釋調節的理由。我們呢,六十年代老大學生,七十年代知青,到八十年代這批人,他媽的,你說說看,誰能和哈威爾之流平起平坐聊聊?人格不在一個水準上。你很難看到這五十年來哪個傢伙能在個人身上一路貫穿他的信仰、熱情,穩定地燃燒……燒也往往是一種自我否定的燃燒。前衛藝術家出來頭幾年他們會發現我他媽不行,但很快他們會沉下來,立刻調整。我小學中學的同學,還有知青夥伴,凡是積極分子都很會調整。這是左翼文化的另一種性格基因。左翼文化的一脈,非常機會主義。”想以前一位英國人教授把“沒有華人所有的那種功利現實主義”當作對我的一種讚美。當時我有兩重疑問:華人怎麽就功利現實主義了?功利現實主義怎麽就不好了?我覺得華人社會就是一種生存打工仔哲學啊,清高在人們看來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缺點,堅持自我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要面對衆人的嘲笑。人們往往要爭先恐後的擠入主流,“保持先進性”,“適應社會”就是最大的原則。我想要為華人辯解,我們有自隋朝以來的科舉取士啊,我們需要從土地上鯉魚躍龍門啊,咱們不是從小被教導的地大物博啊,我們是資源稀缺,人口衆多啊,很多東西不現實,不擠入主流就搶不到啊,民以食為天,我們的糊口危機很大啊!可是轉念一想,我有挺漂亮的法裔女數學講師白天黑夜奔波于不同的兼職中,她難道當初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就不調查一下市場的需要?喜歡數學很好呀,金融工程多火啊!非整個啥純數學呀?整個兒一腦子進水了。嗯,所以…原因結論難下。但是,總而言之,我們的小民生存哲學沒什麽錯兒,達爾文的唯物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不貳真理,代表正確、積極向上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否定這種精神,于我,有道德上的罪惡感,正如清教徒視懈怠為最不可饒恕的原罪。

到這裡文章似乎徹底離題,非也,我的多維結構理論就包括我們這種生存哲學。想想看,當你的n維空間的那個n趨於無窮大的時候,那涵蓋的就是整個宇宙啊,時間上的無窮大,空間上的無窮大……無所不包,這是一個什麽境界,就是老莊說的柔軟如水,但無堅不摧啊,入方則方,入圓則圓。無比柔軟的身段,是無極的觸角,無限的適應性,進出各個知識界的殿堂,游刃于雅俗之間……畢竟只有進了圍城,才能出, 只有成功者才有批評成功的權利。

怎麽感覺説來說去,還是沒離開那千年以來個人安身立命之生存哲學。就算是玄乎其玄的n至無窮大的維度也還是有個框框吧?貌似空無,也還是能夠顛覆的吧?

所以鄙人認爲儘管在中國很多人豔羨,但很難出Bill Gates, Steven Jobs 這樣的人,人們追隨的只是他們現在的名聲與錢財,而在這之前默默無聞,需要有多強的信念支撐,堅持自我的勇氣,執著的追求,承擔的是多大的風險。

但小民哲學是迴避風險的(經濟理論上有Risk Aversion),除非有立竿見影的巨大回報,那也就談不上長期的風險了。
嘿嘿,永遠底氣不足,缺乏對自己的信念,縂在不斷的自我否定燃燒、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