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廣傳的 ATV 片段,背後立論者,容我數言,討論思考。不足之處,請大家指點。
首先,若要將香港分為兩邊,界線不能模糊。請試先把以下人士歸入建設或破壞其中一派。
- 零三領自由黨反廿三條的田北俊,
- 有份影響董建華施政的曾蔭權,
- 出聲挺趙連海的劉夢熊,
- 登釣魚台的曾建成,
- 投票贊成票支援震後四川的黃毓民,
- 提出為四川死難者下半旗致哀,最後被採納的梁國雄。
將一切事物代入同一思維作判斷,正是過去一、二百年文明衝突的因由。其中以二元化為常:正、邪,好、壞,資本、共產等。今有人以建設、破壞二派分開香港,乃同一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製造問題的思維不能解決問題。」“Problems cannot be solved with the same mind set that created them.” 既然當年六四事件,如國民教育課程內容所述,「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發生,造成人命傷亡,立四二六社論之定性思維不應重複,以免類似事件重演。如今政治局常委以不同方式應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問題同國際外交,立 ATV 論者卻貫徹宣揚此等二元對立思維,更惹「洗腦」之嫌。相信不少人都有興趣看看胡錦濤等人處理國際關係時,將其他國家分成兩派的後果。
「以建設永遠是對的」思維看,調侃地說,官員僭建,原居民僭建,不過是努力建設香港而已。一味建設,而不理後果的思維不合時宜。1972 年 The Limit to Growth 一書描述在欲望無限、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類不作調節,繼續追求不斷發展和建設的後果 - 危害人類生存。不建設不等於破壞。除了建設和破壞,還可以修改結構。當今反對派的作為,還請公論。
以陰謀論指責他國,顯得立論者心胸狹窄,與國民教育的「世界範疇」目標背道而馳 -「 尊重多元文化,關注世界共同議題,能以世界公民的視角思考問題,並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促進世界和平、公義、相互依存、可持續發展等。」亦不合如當代中華文化的價值,含蓄有禮,話不說破,留有餘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故事,
指出心是佛者見佛,心是屎者見屎。凡事以陰謀論人者,本身很可能常以陰謀手段達目標。
當今學生抗議,正實踐國民教育的指標:
個人範疇,「面對逆境、疑惑和挑戰之際,能夠明辨是非,作出情理兼備的判斷,並勇於付諸實踐。」;
社群範疇,「關心社會發展,積極參與,成為具有獨立思考、有識見和願意承擔的社會公民。」;
作為人力物力資源處於優勢的建設派,因小夥子歷鍊不足,輕易出絕食底牌,而老羞成怒,借媒體定性,將反對者打成一派,何來華夏文化的涵養?推行國民教育,其身不正,何以正人?
此文為一夫之言,無派無黨。相信引起討論,亦能為香港帶來建設性的變化。
有趣的是,懷舊金曲 - 難為正邪定分界(無線電視劇「飛越十八層」主題曲)其中歌詞:「(凡人)努力興建(魔鬼)盡情破壞(合唱)彼此也在捱」此 ATV 片段標題的靈感,可能來自這反二元思維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