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論盡宗教:個人中心的社會關懷

http://rsericreligion.blogspot.com/2006/11/blog-post_09.html


若說香港的基督教界只會談心,似乎又有欠公允。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基督徒主張要關懷社會、改革社會。可是,他們一直都走不進社會的主流,其下場不是被同化、或是要含恨離教、就是要備受壓制。

近幾年基督教的主流多了一些關懷社會的聲音。從某方面看,這是一種進步。可是說到底,他們仍未能夠瞭解到個人與社會
的互動關係。他們骨子裡仍然走不出「談心」的框框,只看到個人而看不到社會。他們會高調地在社會大眾面前大聲疾呼、甚至會參與社會政策的討論。但是他們的
立論,仍然只是著眼在個人(心靈上)的改變。

「談心」味最重的,包括了一群信徒領袖發起的祈禱運動。祈禱是基督徒一直會做的事,可是為社會祈禱,卻是比較新穎的
事。在公眾地方、大眾媒體高聲地為社會祈禱,對於保守的主流教會,不可謂不是一種突破。可是,單單祈禱而沒有實際行動,儘管講的都是社會大事,卻依舊是心
靈的行動。更重要的是,談的是社會時事,結論卻往往是「求主改變人心」!這樣的社會參與,其實還不過是較高層次的心靈按摩。(題外話:還記得耶穌教導門
徒,禱告當是謙卑地向上帝祈求,而不是在大街大巷高聲地彰顯自己的敬虔。嗯......)

不過,這還不是最令人震驚的事。畢竟基督徒將「上帝聽禱告」誤解為「我們只需坐著禱告」,並不是最近一兩年才有的
事。幾年前他們所作的一件事,更是令人側目:他們邀請了董建華先生到他們的祈禱會,向他說了一句:「董先生,我們愛你!」有人質疑這是政治獻媚,在效果上
來說也許是如此,可是筆者卻相信這並不是他們的動機。這些人的政治立場,相信並不會是開明,但從他們一直的表現來看,又不似是積極「保皇」的急先鋒。倒不
如說他們是犯了只看個人不看制度的幼稚病:他們以為董先生信了耶穌,就會是好人;好人就會是好領袖,而好領袖就必然會帶來好的政治。(最終他們做了建制的
護航者還懵然不知,還要沾沾自喜地以為自己是為主作工,真可憐!)

另一群關心社會的主流信徒,則沒有這種「談心」的味道。他們反而會積極地提倡或反對某些社會政策。可是,他們關注的
議題,卻是異常狹窄:他們關心的,都是可以與個人私德扯上關係的議題。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議題不重要,事實上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確是重要而卻少人留意
的。比如傳媒公器私用的問題,是一個關乎公共領域的重要問題。可是,他們提出了問題,卻把關注點放在個別「淫穢」的報導。對於傳媒被財團壟斷,以致論述權
不平衡的問題,卻鮮有被提及。有次筆者向他們提及一些官員籍信任的傳媒「放風」互相攻伐,有公器私用之嫌,值得留意。他們的答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精力去
管這方面(不知何解,要出幾個全版廣告,他們又會有資源、有精力)。這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他們缺的恐怕不是精力、不是資源,而是視野。

關懷家庭也是這一群人的口號。可是,他們卻將之視為個人道德的問題。但家庭的問題只是私德淪喪的問題嗎?當我們的社
會已成為了一個風險社會,當整個社會沒有一件事是可的穩定下來的話,社會也失去了講求委身的基礎。當不少家長要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才的糊口的話,那家庭又
會容易維繫麼?筆者認為,天主教的家庭工資運動遠比基督教的維護家庭運動可取。你或可以批評天主教的做法福利主義掛帥,可是它的視野的確較廣:它看到了低
工資、高工時的工作對家庭的危害,比同志運動的衝擊來得更大更廣。(基督徒可別誣蔑本人支持同志運動:天主教不高調地反同志運動,它的倫理觀可是保守
的。)可是,一些主內弟兄卻不理解這種看法,還對筆者的異議感到不滿。

基督教主流在近幾年多了關心社會。可是得罪說句,他們當中有些人仍未知社會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