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推行十年,去年底積金局主席胡紅玉主席甫上場便說今年會檢討強積金,檢討報告至今亦只聞樓梯嚮,政府早前放風又只是檢討自由行等細微政策。官方檢討嘆慢板,民間就為她檢討吧,最近也愈來愈多批評強積金達如期目標的聲音,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在今年第二屆論壇也因此定為「強積金如何保障退休生活?」,這可以是闡釋,也可以是質問,現場有前高官王永平、平機會主席林煥光、各黨派議員長毛、陳健波、葉偉明、梁耀忠、李卓人、張國柱、學者張超雄、鍾劍華、保險業界朱永耀、基層團體和老友記等,意見不同,竟可有同一觀點,強積金不足以保障退休生活,必須另找出路。
平機會主席林煥光早前已向媒體表明支持推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他今天在論壇上更直指香港的退休保障政策是「鴕鳥症候群」,他說政府以為設立了強積金就可解決本港長者的退休生活問題,就是鴕鳥心態,政府不可再假裝長者貧窮問題不存在了。他檢視政府常講的三條支柱,綜援、強積金和個人積蓄。基層收入不多,儲蓄留作退休之用簡直是奢望;強積金又因回報率低行政費高,又對沖約滿酬金和遣散費,也不保障非市場工人,令這條支柱十分弱,結果令貧窮長者只好領取綜援,令53.4%的綜援個案都是長者,由於綜援全靠長者,這也是很弱的支柱。他拒絕犬儒,說「漠不關心及缺乏行動的後果是可怕的」,要求政府認真研究其他退保方案才是上策。
如果年長一點的讀者,大家或會記得95年港英政府推出「老年退休金計劃」,時任副教育統籌司的林煥光,就是負責推銷角色,計劃建議政府提供一個即收即付的保障制度,但計劃受到商界及北京反對,認為會花盡庫房,擔心會令特區政府「冇錢使」,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拋出一句「車毀人亡」,計劃最終胎死腹中。 論壇上也有參與者重提舊事,林不置可否。
理大應用社科系的鍾劍華認為綜援只是讓人過度經濟困難時刻,是臨時性的,加上需要審查,綜援和退休金本質應是不同,如政府認為貧窮長者可以申請綜援來解決問題是在偷換概念。他著我們不要忘記,十年前政府推銷強積金時說是計劃的「好處」有市場元素,會令行政費收費降低,將回報爭取較高。可是十年經驗,已見這個只是對「市場」的幻想,令筆者不期然想到,政府現時推銷醫保,當大家都擔心未來保費上升時,高官就說市場和競爭可令保費不會大幅上升。真是前車可鑑。
有說強積金推行十年,唯一的得益者是保險界,保證基金回報才2.2%,管理收費平均收費已是2.36%。保險界立會議員陳健波竟也同意設立全民退保,更說「愈遲(推行)愈麻煩」,可是問他對行政費過高的看法,在這個時候竟也繼續「死雞撐飯蓋」,他同意過去行政費過高,是因為剛設立制度時成本較高,他相信未來有改善,又說現時保險計劃由1%至1.9%不等,大家自行選擇,問答環節已有人踢爆,看過七個信託計劃,全都沒有公開行政費是多少,而那家公司僱員又不許選擇,只可選常餐午餐般的計劃,具體計劃內容又不明所以,那是什麼的選擇?
前高官王永平是這次論壇的特約主持,原來他也已62歲,因此他也關注到和他同齡人的生活處境。他對這次強積金檢討絕不樂觀,「自由行行來行去都走不出成班銀行集團的框框」,他就十年來平均回報只是3.5%,建議港府不如學下如星加玻,將市民供款免管理費的交予金管局安排吧,他認為這才可形成壓力予保險公司。他以三十多年政府經驗,認為取消強積金無望,卻認為若立會成立專責小組進行討論就有用。筆者眼見多年來立會成立了無數小組跟進民生議題,效果不彰,始終如長先所言,政治結構令許多事都不能推動了。
我們不時見到長者拾紙皮,筆者有時更見連垃圾筒內的紙巾也拾,說慘說慘,所謂最慘貧窮的也只不過可以領取二千來元的生果金加綜援,當然不計審查衰仔紙和傷殘津貼對沖等問題啦。講退休保障難道只可靠自己儲錢?有多餘錢就話,但連餬口都不行的時候,要靠自己儲錢才可安享最後二十年?這不單是政治問題,也是道德的問題!當現時的退保是透過市場波動來賺錢維繫時,這是一個看得到尊重和將來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