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觀塘重建系列﹕觀塘重建遺漏了什麼人

筆者自按﹕小弟曾居藍田,現居將軍澳,出入必經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公佈以來,似乎沒有得到多少重視。小文嘗試替自己整理一下,我認為在重建中應該被列入考慮的問題。

市區重建局早前公佈了三個重建觀塘市中心的方案,涉及資金達到300億,務要將觀塘變身成「東九龍新地標」云云。姑勿論興建數楝比創紀之城更加創紀的鋼條型大廈能否成為新地標,在強調「以人為本」的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中,似乎忽略了不少理應被納入諮詢的「觀塘人」。

市中心作為一個交通樞紐

觀塘市中心除了本身的四千五百名居民外,亦擁有龐大的流動人口。每個早上,西面的屯門、元朗、天水圍、荃灣、葵青,北面的上水、大埔、馬鞍山、沙田,南面的港島,均有大量的上班一族乘坐地鐵、巴士、小巴等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前往觀塘。雖然工作的地點大部份集中在市中心南面,即開源道、鴻圖道一帶的工商大廈。不過交通工具總是會先把他們引領到市中心,而午飯或放工的時候,裕民坊及仁愛圍一帶的食肆是不錯的選擇。

回顧觀塘市中心的歷史,對於圍繞觀塘興建的住宅區而言,它確實發揮起市中心的功用。觀塘山上的樂華、秀茂坪,不少居民上班上學的路線都會經過觀塘市中心,例如轉乘小巴前往功樂道的學校集中地,或轉乘地鐵,或轉乘幾乎覆蓋全港的各條巴士路線。在地鐵觀塘線仍以觀塘為總站的年代,東面的藍田居民亦需倚賴觀塘市中心的交通網絡。同樣情況出現在地鐵延伸至油塘及將軍澳之前,家住將軍澳的居民應會記得從前下班的繁忙時間,98A 及296A兩條往來觀塘及將軍澳的巴士線同時以兩部巴士在總站上客,都無法縮減候車人龍的盛況。當然,現時觀塘市中心在交通中轉站的角色上是有所減少,不過這些歷史的因素令巴士路線的起點,或是居民們出入的路線設計,均存留以觀塘為中心的習慣。這個習慣,形成了居民在觀塘道及裕民坊的巴士站、仁愛圍及輔仁里的小巴站和架在觀塘道上的地鐵站之間來回穿梭的網絡。路途之中,可以是光顧裕民坊的小食店,可以是穿過公園旁的麵店巷,可以是走進銀都戲院,可以在公園小憩。市中心對這個群體而言,也屬於生活的一部份。

市中心的周邊

除了重建計劃所包括的裕民坊、同仁里、仁愛圍及輔仁街之外,廣義的市中心也可以包括康寧道、宜安街、物華街、瑞和街及協和街一帶。觀塘市中心的重建計劃,無可避免地將會影響到上述這些在計劃以外的社區。就以物華街為例,這條以金行及葉繼歡劫案而聞名的街道,日後便有可能由單程行車變成雙程,物華街、瑞和街及協和街一帶的唐樓,就需與「以保護市中心廣場的不受廢氣污染」的堡壘式建築為鄰(見「東九龍創核心、都市新典範」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

與重建範圍形成的大社區關係被割斷之餘,這些周邊社區本身亦面臨轉變,如朗豪坊建成之後,圍繞朗豪坊一帶的舊式唐樓,出現了不少小型商場及其他如新遷入的食肆、酒吧等等。朗豪坊對於周邊社區造成什麼影響,正是各個關注市區重建的團體最為熱門的研究題目。再參看本年8月9日的《明報》,一位住在仁愛圍四十多年的老街坊蘇先生指,他對市中心的形容是「這裡黃賭毒什麼都有齊」,樓宇則是「鋼筋盡露,曾有簷篷塌下壓死人,地上老鼠蟑螂四竄。樓內瀰漫陣陣怪味,走廊黑黑的,只有來自「一樓一鳳」的紅光。」先不論蘇先生是否反映了市中心真實的問題,市區重建局或支持重建的人士,又有否考慮到這些黃賭毒衛生保安問題,將會大量地轉移到就在市中心對面的街道﹖這些「問題」,根本就沒有從重建中被解決掉﹖
 
「以人為本」,什麼人

站在市區重建局或發展商的角度,在重建計劃中最重要的「人」,肯定是擁有業權的人。當成功收購大部份業權後,就可以祭出私人產權的信條,「侵犯私有財產」為名拒絕其他就計劃提出的建議及質詢。若以議員及地區人士而言,重建中最重要的人,則是擁有選票的人,這些人包括業主及所有住戶,一切參與重建、商討賠償的努力,都可以在選舉中得到回報。但是,上文述及那些日常生活同樣與市中心密切的「人」,除了那三個重建計劃的設計模型,會擺放在將軍澳的新都城及油塘的鯉魚門廣場數天外,他們又得到多少參與諮詢的機會﹖在三個模型中,物華街、康寧道、瑞和街一帶的建築物,均是以灰色、不具任何性格的立方體表示,相比起重建後那一片綠色的「新」市中心,這也許是整個模型表達得更為清楚的訊息。觀塘重建計劃,從沒有打算處理市中心對於流動人口的意義。或許,市建局眼中的流動人口,不過單單是一堆潛在的消費力。而市建局對於社區的理解,亦僅止於你居所樓下的方圓之地。人,就是一個個在發展範圍內有待(被)遷走的人吧。

圖﹕觀塘,康寧道,一部九巴正從裕民坊轉出。右手邊「新麥記」一帶被列入重建範圍,遠處物華街及左方的矮樓均在計劃以外。感謝網友fw1321允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