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D.V. Frost在1992年受殖民地政府委託,撰寫了名稱為《元朗的地質》的報告有69頁、24幅圖解、2份圖表及16幀照片。這份報告描述新界西北部指定地區第2號及周圍地區的固體及表面地質。指定地區第2號被劃定為可能在深層含有大理石溶洞的地區。整份報告説明元朗、天水圍地底有溶㓊沉積岩,若建高樓會增加建築困難及造價高。同年,1992年天耀邨入伙。
無論殖民地至特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都深知問題,也曾反對部分建屋計劃,例如元朗居屋項目宏富苑。發展商,例如長實也早得悉地質問題,舊元朗邨,現稱世宙,因地基問題打了好多年樁,相信元朗人都曾有打摏造成的人為地震經驗。天頌短樁事件、天水圍醫院因溶洞而工程延誤、高鐵地底滲水等,政府面對如此焦慮頭爛額,為什麼仍硬銷在溶㓊上建構築物?真正原因為何?
其實原居民,像鄧達智的好人也知道元朗、天水圍溶洞地質,但他慨歎無力改變所謂的「發展」。是誰令元朗在變,變了俗氣的嘴臉?是誰明知地質谮在風險、造價高仍堅持硬建高樓,不斷硬塞人口(現時61萬人囗,所有發展計劃加豪宅落成後過100萬人囗)。答案其實是四個字:官商鄕黑。
元朗過去三十年,原居民賣地給發展商,政府為發展商建基建,當中種種的勾結,成為土地亂規劃的典範,最不幸是破壞自然生態及水源。另一方面,這種亂規劃影響不單止元天的市民,其實也是因種種天價項目,取昜捨難,公帑用不得其所,導致香港公營房屋不足的主因。
按地質,元朗、天水圍應和自然及農地配合的小城區,當中可以有層數不高的公屋,甚至社會房屋。可惜,特首是由特權階級選出來,不能停止利益輸送。因此,橫洲因溶㓊及靠山平整土地天價24億,元朗橋因溶洞天價17億,相信天價將會由洪水橋計劃、元朗南計劃等等打破,如果政府順應地質及自然,如果沒有勾結,將用於元朗天價公帑轉用於舊區重建上,不用靠市建局,而在市區盡快增建公屋/居屋/可負擔房屋,公帑才用得其所,才真正解決基層住屋需要。(土盟力推的小蠔灣建公營房屋,也是最有效使用公帑)
如果如果,連土地大辯論都不敢改變「勾結式」的土地核心問題,這些「如果」就真的只是你我的幻想,基屋住屋問題、生活問題依舊不會改善。
你,若是中産,也不會獨善其身。元朗yoho 等也受溶洞影響,羊毛出左羊身上,元朗豪宅䀚貴,請你不要再話為什麼私樓樓價高,你也是共謀者,雖然你是「樓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