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西北重鎮洪水橋

西北重鎮洪水橋

文:張量童(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最近參加了兩場規劃署就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舉行的諮詢會。研究已進入第三階段的社會參與。714公頃的總規劃面積產生442公頃發展用地,「建議發展大綱圖」漸具雛形。

現場諮詢工作由助理署長主持,在台上詳細解釋;署長及一眾規劃師在台下細心聆聽。見證官員真誠諮詢,並非只走程序應付;市民亦在大致和平的氣氛下發表關注。這種場面,在政治紛亂的當下,徬彿一道清泉。

筆者認為,官民這次共同參與的規劃作業,雙方必須本著兩大原則:公平與擺平。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免不了牽動土地的重組規劃。香港土地資源稀缺,拓展新界北是中期造地的重點策略,能符合「新發展區」模式的地段不會超過2000公頃。加上洪水橋的區位優勢,北連前海、深圳機場,南接香港機場及港珠澳大橋,更能發揮地緣經濟效益。無限制的互聯網、開放的演唱會等,將來洪水橋對前海企業及個人相當吸引。

在規劃上,一定要有跨地域的視野,盡量從未來區域經濟及產業發展角度,調好土地功能及比重,配合適當的政策,為下一代提供一個靈活的規劃框架,承載新經濟引擎,這是體現對下一代人的公平。及此,個人本位及眼前的利益便應朝著這目標而有所取捨。

政府本著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長期利益合理化去勾畫藍圖。部份市民因而遷拆家園,應該得到合理的補償和安置,包括為有需要人士保留或重置社區網絡和原有的生活方式,這是公平原則的體驗。

目前,有不少棕地用作露天存放貨櫃等用途。之前,個別地區未具備開發條件,農地通過短期租約,用作上述用途,實為小部份人臨時透支社會和環境資源的情況。低廉租金導致土地的低效率運用去補貼物流業,根本上不可能長期持續。建議中的將棕地用途立體化,實際上很難實施。物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及業態結構也應該在此刻考慮重組。這也是對發展其他更有前途產業的一種公平。

世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最多只有相對的公平;但最重要還是能擺平。能擺平的,不公平也可以安穩度過;再公平的處置,如果擺不平也會出亂子。政府在現階段認為最重要的是先處理好規劃,賠償安置則可押後考慮。但如果受影響的人,對賠償安置方案心中沒有底的話,勢必在計劃的規劃法定程序中抗爭。看來擺平的工作應該與規劃同步進行。

筆者其他建議包括:(一)洪水橋規劃延伸覆蓋天水圍來整體考慮;(二)為有可能復活的連接香港機場、前海、深圳機場的「港深西部快速鐵路」預留土地;(三)重組或更新換代老化的輕鐵系統;(四)重檢現時與物流設施、港口後勤相關的其他指定用途的規模和位置,騰出更多空間給教育(如跨境的大學延伸課程等)、商業、辦公、文娛等。(五)在交通設施可承載的前提下,盡量提高住宅的容積率,同時降低「城市規劃標準及準則」對私家車位的要求等。

洪水橋的規劃,無論從城市設計理念及公眾參與模式都可以成為香港城市發展的典範;這還得靠官民的更多相互理解、包容,本著公平和擺平的大原則,從香港的最佳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

原刊於《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