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財委會上週五審議元朗至大嶼山十一號幹線公路的研究撥款申請,項目連同工務小組討論逾6小時。在當日會上,公民黨郭家麒提出中止待續,需留待本週財委會處理。
工務小組及財委會好玩之處,是不像一般事務委員會般,議員往往只有一至兩輛合共數分鐘的提問時間,規則理論上容許議員不斷提問及追問多輪。爭議項目亦往往橫跨多個會議及逾月,政府當局有時間(或被迫)認真回應議員提問、提供更多資料。
今次十一號幹線研究撥款申請,政府文件的理由是要解決新界西北交通,然而幹線只連接至大嶼山及青馬大橋,根本並非直達市區。在工務小組上,圓桌實政田北辰便斥不合理,要求一併研究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政府在回覆郭家麒的覆信中,提供一張地圖,附上該連接路虛線為「構思中較長遠方案」。田北辰在工務小組通過項目後,在 facebook 稱如不將虛線變實線,將會反對項目。
工務小組及田北辰的倡議,令建制派的態度亦略為轉變:青衣與大嶼山連接路與十一號幹線必須一併考慮。在上週五財委會上,工聯會麥美娟便要求兩線同時落成,工聯會陸頌雄以 package 形容者;民建聯梁志祥及周浩鼎亦批評走線是將樽頸放在青馬大橋,政府官員在回應時,稱會在研究十一號幹線期間,如確立連接路有需要,便會著手進行該道路的研究。
不過朱凱廸清楚指出,政府稱會研究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只是「語言偽術」,當局提交的文件並無作任何修改,亦無修改預算,連接路根本並不是包括在是次研究之內,覆信亦清楚列明政府對連接路的態度是「構思中較長遠的方案」。他自己的立場是與田北辰一樣,是「立即落實」十一號幹線與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一併進行同一級數的研究。
議員依據政府文件「解決新界西北交通擠塞」的目標,認真追問及要求,結果政府要以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擋箭。政府堅持不肯修改文件,官僚程序固然是問題,然而核心或許仍然是:十一號幹線本來就不是為了「解決新界西北交通擠塞」,而是為東大嶼都會開路。
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在青衣只能連接昂船洲大橋,結果只會導致昂船洲大橋擠塞,而駛過大橋後,仍須接駁三號幹線的西九龍公路,再次造成樽頸。從交通角度,即便是十一號幹線加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亦看不到可以如何解決交通擠塞問題。
反之,如果拿十一號幹線與當年的十號幹線作比較,圖畫才更為清楚。當年的十號幹線,是由元朗經大嶼山及交椅洲直達港島。政府一直稱十一號幹線未有考慮東大嶼都會發展,絕對是謊言。
多名議員亦有指出這點,郭家麒直指是「暗渡陳倉」,十一號幹線到大嶼山後「道道不通」,結果便會成為東大嶼都會填海及接駁港島的理由,以求「米已成炊」。他提到青衣及大嶼山連接路早在2009年已完成研究表示可行,如果政府真的緊張新界西北交通,為何當年又不上馬,今日是「為求過財委會不擇手段」。
政府如果真的要「解決新界西北交通擠塞」,亦有比研究十一號幹線更有意義的工作,例如多名議員提到的鐵路問題,郭家麒便要求有新鐵路直達市區、麥美娟則提到「屯荃鐵路」、梁志祥稱無鐵路是缺失,朱凱廸及鄺俊宇則問到幹線會否兼容鐵路,政府則一一拒絕,指會在另一個鐵路研究處理。
在《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七條建議推行的鐵路線及新車站中,完全沒有新界西北連接市區的項目(七個項目包括北環線、南港島線西段、北港島線、屯門南延線、洪水橋站、東涌西延線及東九龍線),包括屯門南至機場、屯荃鐵路亦不被建議之列。
真正能令新界西北居民受惠的連接市區新鐵路,要落到《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中,由屯門南經大嶼山及東大嶼都會至港島的鐵路了。
對,又是東大嶼都會。
此外便是就業問題,興建新路的理由是新界東北增長人口逾50萬。工黨張超雄便質疑,就業人口計算方式是人口70%是適齡工作,當中又會只有60%真正就業,但政府同時指洪水橋新發展區有15萬個職位。政府則回應指仍有到市區工作及貨運的需要。
如其千億建新路,不如千億推動區內就業?
6小時的會議,亦有眾多由議員提出的有趣問題,沒有這6小時,公眾便不能得知這些問題的答案:
- 十多年前反對興建十號幹線的聲音,已經解決了嗎?(公民黨楊岳橋)
- 道路會否收費?(民建聯何俊賢)
- 目前汀九橋及青馬大橋在強風下均須實施管制措施,令交通嚴重擠塞,十一號幹線會重覆這個問題?(民主黨鄺俊宇)
-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交通流量估算資料,對汀九橋的分流效果如何?(朱凱廸)
- 青衣西南填海及搬遷油庫對興建連接路的影響?(區諾軒)
- 昂船洲大橋車流估算資料?(區諾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