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致我們親愛的海濱:回顧二

致我們親愛的海濱:回顧二

你有沒有見過港版的「天空之鏡」? 相信不少香港人都「真係見過」位於西環碼頭(正名為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的「天空之鏡」,因該處數年前成了拍攝熱點,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這個兩年前在「香港公共空間大獎」獲得「最佳由市民開創的空間」獎的公共空間受大家喜愛是毋容置疑的,但最近的事態發展令大家不禁擔心我們所喜愛的海濱前程會是如何。今天,就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西環碼頭的故事。

西環碼頭之一問一答

1. 西環碼頭值得留意的地方是甚麼?

西區碼頭雖屬海事處管理,但其自由管理作風卻體現了一個理想社區所需要的包容性、彈性及有機性,讓市民自由發揮公共空間的可能性。没有政府管理,不再劃分「單車徑」、「寵物區」、「垂釣區」,市民自發創造成共享的「日落勝地」,街坊遊人會到該處看日落、跑步、溜狗和拍照,空間雖非偌大,但彼此相互遷就,可說是都市中的一片靜土。

2. 西環碼頭的爭議何在?

2. harbour side concept art_2013
「西區海濱概念性總體規劃」概念圖 (2013年)

政府今年2月表示裝卸區營運商為期五年的《停泊位特許協議》將於7月到期,建議釋放西區172米公眾貨物裝卸區作其他用途,以「更切合社會發展及需要」。早在三年前,中西區區議會已對這特別的碼頭有了動土之念,在其社區重點項目建議當中已指明把碼頭海傍的西區食品批發市場部分地段及其四個閒置碼頭活化。同年與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學系合作制定的「西區海濱概念性總體規劃」更把規劃範疇擴大至整個西面海濱,把碼頭及碼頭內港打造成西區地標及維港「西大門」。

一說到要把西環的海旁「活化」和「重新規劃」,大家不禁擔心現有的海旁會否被「海濱長廊化」,而扼殺了其本身的活力和色彩。香港政府素來喜歡在海濱做一些小動作,如鋪過地磚、安裝圍欄、加上指示牌,再冠以什麼海濱長廊之名,用來吸引本地以至外地的遊客。這類型的海濱長廊我們都見過不少,但在西環海濱卻無用武之地,皆因其現在的用途已充份展現了一個好的公共空間需要有的質素——自由具彈性的公共空間,而又獲市民的愛戴,故毋需浪費公帑去建一個新的海濱公共空間。而且,西環一向人少,環境寧靜,一旦改成海濱長廊,人流可能多了,但港島西的感覺卻不再一樣。若這172米長的海旁真的變成了一式一樣的海濱長廊,到時候,我們是修建還是再見西環碼頭就不得而知了。

3. 西環碼頭的最新發展是甚麼?

西環碼頭最引以為傲的其中兩點就是市民可「自出自入」和沒有冷冰冰的圍欄。可惜,這些好處可能快將成為歷史。近日媒體報道,管理西環碼頭的海事處向行經碼頭的市民發出通告,指任何在碼頭範圍閒逛的市民可能會觸犯海事處規例,而遭罰款及監禁。早前亦有市民發現,西區食品批發市場對出其中一個碼頭的轉角位已增設鐵欄(該處毗鄰西環碼頭),恐怕是有關當局「擔心」市民會不慎失足跌落海而建。此舉令遠近馳名的無敵大海景和「天空之鏡」景觀受阻,亦讓人覺得有關當局多此一舉,破壞了大家喜愛的海濱。政府的連番舉動令人不禁懷疑是為之後的海濱新規劃作舖墊,逐步削弱西環碼頭本來盛載着的自由和彈性。

4. 放寬空間管理能否促進市民的生活質素?

外國例子或可作參考。

位於柏林的滕珀爾霍夫機場 (Berlin Tempelhof Airport), 正是一個因沒有規制而有機生長的空間。機場於1927年在納粹黨的管治下建造而成,面積300公頃,德國政府於2008年正式關閉機場,並於2年後把舊機場作公共空間對外開放。

當地城市規劃者想發展原址,提議撥出25%土地重新興建為新商業及平價住宅區等的方案。但是,市民紛紛於2014年5月的公投表明反對發展的聲音,政府亦尊重市民的意見,將舊機場列作公園,不會過度發展及修飾,現成遊人的好去處,更是真正屬於公眾的公園。

此例或許可作西環碼頭發展方向的參考。柏林舊機場和西環碼頭都是原有或現有用途的空間,充滿著歲月磨練出的印記,而這正是它們獨特之處。

下回預告:香港政府應該要知道的海濱規劃

原文刊於
拓展公共空間 Hong Kong Public Space Initiative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