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2008年建議《興建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的評審制度》,加強斜坡之間的連接,中西區的樓梯街方案在20個方案中排名第4,然因樓梯街屬一級歷史建築,路政署修改方案至磅巷。方案推出後受到不少批評。諮詢期後路政署提出修訂方案,然磅巷關注組認為方案僅小修小補,並無回應市民真正訴求。
問題一:搶奪市民樓梯空間
優化方案其實是憂化方案,雖然當局避而不拆百年歷史的磅巷公厠,卻改為霸佔磅巷樓梯進行工程,搶奪市民樓梯空間,本末倒置。
問題二:石牆受破壞
新修訂的計劃,令90年歷史、屬二級歷史建築的醫院道4號部分圍牆,石牆樹將受更大傷害。
問題三:磅巷與原計劃樓梯街毫不相關
當局最終選址磅巷,過程並不公義,磅巷方案根本不能取代相距達300米的原樓梯街方案。顧問公司OZZO所進行的選址報告,亦無法解釋現在所推磅巷方案的合理性。
問題四:高估使用人數
磅巷方案嚴重高估扶梯的使用人數,方案在計算人數時騎劫普仁街及樓梯街使用人數。優化方案後長度再度縮減的磅巷方案,並不連接高密度人口集散地(如干德道)及上環港鐵站,得物無所用。
問題五:忽視西港島線作用
目前中西區已有多條及將會有更多更方便市民上落半山之行人接駁系統,包括西港島線香港大學站及西營盤站的行人接駁系統,其中西營盤站的連接系統連接德輔道西及般含道。磅巷關注組在一年前,已預言此系統將大大幫助上落半山行人。香港大學站啟用後,不少市民利用港鐵站高速電梯往來皇后大道西及薄扶林道,亦再此印證這一點。
區議會一直漠視關注組的訴求,區議會斥資進行的顧問報告彷彿在另一平行時空進行,研究竟不包括西港島線西營盤站的影響。如今西港島線已經通車,西營盤站亦將今年第一季啟用,市民將會使用該站更便利的行人接駁系統上落半山。在西營盤站200米範圍內的磅巷扶梯,將是「多餘兼無用」。
稍遠一點的正街,亦已有行人扶梯啟用。位於磅巷旁邊的東華醫院,擴建後亦可加入行人接駁系統連接山上。
問題六:欠缺交通影響評估及文物影響評估
太平山區有眾多歷史文物,方案竟未有提交文物影響評估報告!部份資料如交通影響評估及工程工作範圍圖亦從缺,難以評估工程的影響。
問題七:欠缺保養維修開資預算
2013年預算的磅巷方案建築費已達2億,如今肯定超支,除工程費外,日常維修的開支亦成政府的財政負擔。
問題八:市民沒有真正選擇
當局從頭至尾只提出磅巷方案諮詢市民,欠缺興建扶梯以外方案供市民考慮。
問題九:目標不清
由此至終,當局始終未能解釋扶梯方案的目標及藍圖。究竟方案是為解決半山交通問題、為老人及傷殘人仕而建,還是只是大地產項目的一部份?以發展之名純粹「為起而起」,所以便可以不計成本不計效益、不計後果?
問題十:破壞原有社區
方案亦漠視社區自然有機發展,堅持破壞社區以求急速的所謂發展,對每個市民, 以至社會整體都是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