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洲公營房屋發展,官員和鄉紳2014年摸底後將露天貨倉部分(即第二和第三期共13000個單位)無限期押後,決定先逼遷居民發展綠化地帶做4000個單位(第一期)。
到2016年底,傳媒又爆出橫洲第一期的地盤毗鄰新世界的住宅改劃申請,房屋署和新世界先後請顧問公司奧雅納做規劃設計,結果奧雅納不單偷用政府內部資料做私人地產項目規劃,新世界樓盤亦會得益於第一期的基建和道路工程。
簡單來說,政府先搞第一期,可以幫新世界省很多錢。政府放棄第一期的話,新世界幾乎沒可能自行發展。
運房局星期一交給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的文件,令我們進一步了解當中涉及的利益。原來橫洲第一期的平整土地和基建費用,因涉及多個斜坡工程,預算竟然高達24億,除以4000個單位,每個公營房屋的基建成本平均達60萬。兩個數字相信都是香港歷史上最貴的(相比沙田水泉澳邨、屯門54區和大埔第9區,平整和基建造價都是十億上下,每個單位平均基建成本為16萬以下)。
朱凱廸問了幾個問題,官員都沒有正面回答:
一)橫洲公營房屋第一期每個單位的基建造價,是否史上最高?(官員說應該不是,但沒有舉例反證)
二)橫洲公營房屋第二和第三期的基建造價有沒有初步估算?如果比第一期平很多的話,為何不是先做第二和第三期?(官員說沒有數字,明講大話!)
三)政府對每個公營房屋的基建成本有冇上限?是否無論多貴都要做?還是超過某個數就要改選址?(官員說因為第一期已過了改規劃程序,是最快可以用到的地,暗示無論多貴也要做)
房屋署副署長馮宜萱回應朱凱廸的質疑時,聲稱新建道路只是為橫洲公營房屋第一期而造。但政府9月20日向元朗區議會提交的文件清楚顯示,一,貫穿第一期的新道路不屬屋邨範圍,而是「公共道路」;二,「公共道路」盡頭的迴旋處,緊貼新世界控制的土地,新世界發展住宅時將道路接駁至迴旋處,根本不用得到房屋署批准。
有朋友會認為,橫洲只是眾多發展項目之一,何必糾纏於此。我們的看法是,橫洲黑幕是香港土地房屋黑箱的病徵,深挖橫洲事件,緊咬不放,將可令更多市民意識到,解決房屋問題的答案不單是增加土地供應,更要扭轉目前由官商鄉黑壟斷的土地發展和規劃制度。
#財務不可行的橫洲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