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順寧道的一角放眼深水埗 —— 何生專訪(上)

懷緬將來

〔獨媒特約報導〕順寧道重建關注組何生,但不是重建的受害者,頭髮灰帶黑,戴著眼鏡,像學者般,但不是學者,只因看不過眼,仗義出手。在深水埗土生土長,在街上見證各行繁榮與衰落,規舉的大廈,人情的唐樓,新舊的交替。

說起深水埗可能會想起,逼滿人的黃金商場,尋寶聖地「鴨寮街」,殘舊的唐樓。如果是關心重建的人,可能會想起一大堆街道名字和某個受重建影響的街坊。

地膽何生會細說深水埗怎樣變成今天的深水埗。

街道故事

昔日何生住在天台屋,常常在天台放風箏,樓下便是街市,街上會放滿長椅,有人抄蜆,東風螺,就像廟街的大牌檔熱鬧非常,何生不忘地說:「我果陣時好鐘意落去食抄蜆。」有些人會在鬧市張開帆布床,床上放滿各式各樣的書,供人借閱算是最早期的租書店。現在成行成市的椰汁大王(最初叫九記椰汁)都是往日眾多小販的一員。何生一路回憶:「以前既生活如果你唔覺得悶,其實都幾多姿多彩。」

深水埗收舊電器始於大陸初期的開放改革,內地生活用品缺乏,人開始富盛,開始可以買電器,「有就得架嘞,都好過無。」何生道出當時人們的心態。最初只有幾部車回收,由早期黑白電視,傳呼機到後期的手提電話,變到了現在的成行成市。

何生突然拿出打火機說:「當時有人叫我,喂,不如攞啲貨(打火機)上大陸賣丫,上去賣可以賣10蚊個。」當時長沙灣生產的打火機只賣個幾銀錢。如果不停運回大陸賣時收入相當可觀,但最後沒有成事,而現在內地生產的打火機一元一個,香港三元一個,長沙灣也停止做打火機。

出路

一些舊物具,在別人眼中只是垃圾,在有眼光的人眼中會是寶物。何生說起他聽過的故事,有人在舊貨埋中,找到一件醫院用來製造電解水的裝置,外形像鎖匙扣,用途是讓病人快點吸收藥物,原價二萬多元的裝置,只以百多元買回來,但賣了幾千元,所以眼光真是很重要。

深水埗最體驗到資源再分配,一張床,一個衣櫃,最小要數千元,但因尺寸問題,往往搬到新居便用不了,當有心人願意回收,轉賣給基層市民時,便製造了商機,市民可以節省金錢,為環保出一分力。除了送往堆田區還可以送到需要的人手裡,何生語重心長地說:「其實咩去路都有。你行黎果陣會發覺好多野你未見過,但係依樣野係你唔識姐,第二個識架嘛,咁咪又係一個去路囉。」

社區

舊社區比新社區擁有更多人情味,以住舊樓業主,不介意把樓梯租給別人做生意,沒有什麼租約,沒有所謂。他笑著說:「我以前住的天台,係點得返黎我都唔知,唔知我阿爸點得返黎,買左丫,租返黎丫,定霸返黎。」如果現在的人租樓梯給別人做生意,會定很多規則,明文規定,為避免衝突,但以前沒有這麼講究。

舊的處事方式會跟著舊樓一起改變,新思維跟著新樓不停發展。何生感嘆地說:「人可以懷緬過去,但一定要展望將來,過去只能用來懷緬,地方舊左就必需要折,人始終都係會死。折左之後,起左啲新既出黎,幾十年之後,咁佢咪又係變左舊,但係你要不斷去循環佢。」現在說的保育,都只是拖延重建的時間。最終都是要折掉,但我們在處理新舊交替時是不是可以做好些?

結語

何生,在街頭見過、聽過不小傳奇的故事,一個人可以打造一個街知巷聞的地標,一件普通人眼中是不值錢的物件,可以帶來無數的金錢,做造成一個行業。一些經驗,可以改變生活。

特約記者:江仔、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