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大嶼山發展談到本土

從大嶼山發展談到本土

今日無綫新聞有一則關於大嶼山商貿設施不足的報導,內容大概是隨2016年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大嶼山將會有更多的旅客,因此需要大力發展更多商場和旅遊設施以免令香港競爭力云云。新聞找來某個名不經傳的「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言之鑿鑿地指大嶼山現有的發展「嚴重落後」,需要「急起直追」,否則便會令香港成為二流城市,讓珠海爬過頭;又找來恆管的教授指大嶼山酒店不足,足足少澳門幾萬間。

好了,究竟這個「聯盟」是什麼來頭呢?原來是亞洲國際博覽館、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寶嘉、環球資源、昂坪360、香港興業等等。前數者很明顯了,都是吃旅遊業的飯,當然想吸引更多遊客到自己地頭;香港興業又是什麼來頭呢?原來是一間以大嶼山為基地的二線地產商,粗略地瞄了一下它的年報,竟然發現原來它在大嶼山囤了數十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的地土地待「日後發展」。

前陣子已聽聞政府有意大力推土式發展大嶼山,洗腦輿論戰恐怕陸續有來。這些新聞其實跟廣告無疑,廣告其中一個基本邏輯,就是要製造一種「恐懼」,讓觀眾覺得不購買正在宣傳的商品,便會落後於人等等。每年不知何方神聖製作的競爭力報告、邊緣論,也是同樣的貨色,讓香港人覺得不加大力度發展,香港便會完蛋了。

回歸正題,大嶼山地勢高峻平地少(146.75平方公里),面積跟珠海(1,653)和填海填出來的橫琴(106.5)根本不對稱,人家酒店房間、商貿區較多較大,有什麼出奇呢?又不見你拿香港人人均居住面積和北歐的比較?!最可笑的是,謬波叔出來說香港口岸區有150公頃土地拿出來興建旅客商業設施。前陣子政府才說香港沒有地興建公屋,現在卻輕易掏出這片土地出來。150公頃是什麼的概念呢?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實質發展533公頃土地,預料興建54,000單位 (當中還只有四成是公屋),150公頃可以容納多少人,自己計了。

問題的核心,不是大嶼山發展得慢還是快,而是用什麼方式、什麼方向去發展。發展旅遊設施,進一步將香港的產業傾斜向地產旅遊業,是否香港人想要的發展方式呢?過度依賴旅遊業的惡果,不需多講,在香港生活過十年以上的人都切身感受到。把矛頭指向內地人,沒錯夠直接,可是罵完後,遊客依然是一車車地經港珠澳大橋運過來,不過流眼淚的是香港人吧:o)

香港的困局,旅客只是相對表徵,真正問題是香港人從來沒有機會參與土地的規劃,亦沒權決定香港經濟的發展方向。由七十年代開始,中央便定位香港為「長期打算充分利用」,至今依然沒有改變香港作純經濟城市的目標。中港惡性融合,重點不是如何安插特務,而是如何令香港繼續穩定地提供經濟效益。中國共產黨已經不是九十年前的那個共產黨,它眼中只有錢。

中國資本,是為外憂;內憂就是特區政府、本地的資本家和地產商,它們因中港惡性融合而繼續得利,當然會繼續建樓讓外來資本搶購,繼續谷大金融旅遊業、剷除其他行業而引入外來資金吧!至於本地人的權益利益,理得你死,反正他們可以移民。因此,左翼論述把矛頭指向資本家和地產霸權,是有其原因的。香港人一日奪不回決定香港前途的話事權,一日都會朝全球資本化走,然後本土文化被趕盡殺絕。提出經社文的改革,以及對香港發展的願景,再從資本家手上奪回權力,就是捍衛本土、本地人優先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