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後活雞時代的街市新想像

後活雞時代的街市新想像

從佐敦地鐵站走出地面,迎面便是寶靈街的服裝市場;走到盡處,穿過佐治五世公園,對面便是有玉器街之稱的一段廣東道,直達不遠處的玉器市場。婉然穿過油麻地警署和百老滙電影中心,不到五分鐘的路程已來到了果欄,附近則有油麻地戲院和厨具市場。橫過窩打老道之後,便是廣東道的排檔和露天街市,隔壁則有嫁妝街之稱的上海街。整個行程以上海街的活化廳作結,步程快的話用不上一句鐘。

以上所說的,仍未包括貫串整區的廟街——香港、以至全球知名的露天市集。

簡略而言,油麻地區正是一街接一街的「街市之城」;或許可以說,整個油麻地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街市!不過且慢,在以上這幅街市路線圖中,卻仍欠缺了一點點什麼似的……不錯,想起來了,在寶靈街末端,其實還有一座多層的官涌街市;在玉器市場的毗鄰,則可找到兩層高、包浩斯式的油麻地街市;而在廣東道露天街市再往北走約十分鐘,還可以找到一座已封閉五年的旺角街市!

為何在這個混雜繁囂的「街市之城」,各類型市集高度密集的區域,這些由食環署管理的多層公眾街市,卻彷彿早已遠離人們的視線?也不要說是慕名而來的遊客,為什麼就連香港人自己,也把這些街市視為畏途,敬而遠之?我們又如何能把公眾街市這一塊,重新拼入這幅「街市之城」大版圖裡去呢?

三個不太興旺的公眾街市

仔細審視這三個從不太興旺、至完全倒閉的公眾街市,卻可發現它們面對迥異的經營環境。其中旺角和油麻地街市,皆毗連廣東道和北海街/新填地街兩個異常興旺的露天街市。顧客似乎較願意留在街上買菜,多於走進空氣較侷促的室內街市。這情況以離開地面的樓層尤為嚴重——以油麻地街市為例,由於它早在1957年興建,至今仍沒有扶手電梯連接二樓,而該層亦近乎沒有商業活動進行——而由於該處攤檔的租金較為便宜,於是更多被用作倉存的用途。

在油麻地街市的二樓,亦能很清楚地發現,它原來存在相當比例的活雞檔,但至今已全數結業,這亦是造成全層閒置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實在不能太過忽視禽流感出現後,政府逐步收回活雞零售牌照,十多年來對公眾街市帶來的深遠影響。與此同時,街市的營運和管理卻沒有作相應調整,與時並進,倒不知食環署管理層這些年來都在幹什麼?

至於寶靈街的官涌街市,卻面對著很不一樣的情況。這一帶的街道人流較為稀疏,街道上亦沒有太多鮮活食物店舖,似乎是地理位置再加上該區的人口變遷,令官涌難以發揮正常的街市功能。但假如進入街市細看,卻又會發現它其實仍然局部活躍——儘管即使在早上繁忙時段,街市內也找不到半個買菜顧客的踪影,但不少包裝和運輸的工作仍有限度進行。而在高層的熟食中心,就更在整理大量午餐飯盒預備送出——由此可見,官涌街市已經從公眾街市轉型,更多是用作批發和服務企業或團體客戶。

2015年1月,食環署發表了委託BMT Asia Pacific進行、名為「改善公眾街市營運環境研究」、長達二百多頁的顧問報告,並選定了六個背景不一的公眾街市:荃灣、油麻地、駱克道、牛池灣、雙鳯街和榮芳街,提出了不同類型的改善計劃。可惜在社會上沒有牽起太多的討論。完全可以想像,報告將著眼點放在公眾街市的設施、空調、衛生和管理,甚至是街市的外觀等種種硬件問題之上;但在相當程度上,報告亦有意無意突出了租金問題——租金過低不但導致食環署「錄得虧損」,同時「檔戶可能欠缺積極營業的動力,很有可能不利於街市的興旺」。

報告還有意無意指向土地問題:很多公眾街市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如任何街市檔位繼續不獲充分使用,街市便難以興旺,並非一個善用這些土地資源的方法。」言下之意,似是假如再沒有改善的話,政府便會把這些土地收回,然後它們賣掉作興建豪宅之用!

正如香港獨立媒體的報導指出:「顧問報告花大錢研究街市,卻並無針對公眾街市最大的問題:大部分街市設立的目的,均一廂情願或半強制性將小販及露天市場遷入街市。報告第9段僅輕輕帶過,指「當局昔日興建大部分公眾街市時,首要處理的是盡量把街頭小販遷入街市;此舉亦影響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公眾街市的設計和布局。」然詳文並無再深入檢討及研究。」

與此同時,報告亦沒有處理室內公眾街市和露天街市角色混淆的問題。「另一個設立背景同為取締露天街市的雙鳳街街市,報告亦無談到街外市場的競爭,僅提及需要改善街市的形象,並提議修改街市的外牆的顏色及安裝檔風玻璃,以增加街市的吸引力...黃大仙區議員蘇錫堅亦指,改建外牆不能解決人流少的問題,認為街市內賣肉的店鋪可以組合成規模較大的商店。街市面對更主要的問題,是街市外的鳳德道有售賣蔬菜及水果的地鋪,顧客亦會選擇到規模更多的大成街街市。」

引入「新管理模式」?

尚且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亦觸及異常敏感的「新管理模式」。第11章提及:「考慮到公眾街市發展的背景,要食環署按上述建議改變其管理角色可能不易;但改變根本思維實有必要。要為公眾街市帶來改善的動力,以使其得到持續性的發展, 本研究建議在日常管理的範疇內考慮引入「權責感」(sense of ownership) 及 「租戶參與機會」...因此,我們需要尋求改善現時公眾街市管理模式的方法,讓租戶及社區內的持份者建立對公眾街市的權責感,自發改善街市管理及其執行面,為街市作出更大貢獻。 有關方面必須要建立一套機制,以容許租戶能夠參與管理,改變對現時公眾街市的營運環境。為此,政府應就為公眾街市引入新管理模式,進行另一項深入的可行性研究。」

或許這項建議對作風極保守的食環署來說,也未免太過激進了;「另一項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何時才會出現?我們還是不要抱太大期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