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然是國際大都會,但擁有真正的世界級設施並不多,基本上只有我們的鐵路、機場、股市和賽馬而已。
可是,若果我們依政府的建議興建第三條跑道,我們就將與印度、沙地阿拉伯和一眾美國小城市看齊,成為少數擁有三條機場跑道的城市。
若果大家做少許資料搜集,不難發現三條跑道在眾國際機場中並不常見,較為著名的是印度的德里甘地夫人國際機場和沙地阿拉伯第二大城市吉達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但這兩個機場顯然不是世界級的空港。
美國有不少城市機場也有三條跑道,例如丹佛市、聖荷西、鳳凰城、西雅圖等,但這些機場位於大平地上,跑道可建完一條又一條,和赤鱲角機場的地理環境完全不同。位於弗吉利亞洲的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便是一例,建了三跑再建四跑,現在更計劃建第五條跑道。
當然事情也有例外,德國慕尼黑機場便正在興建三跑,但如上文所說,機場在大平地上,建三、四跑並不困難。但我們的赤鱲角機場位於海邊,由於地理缺陷,根本沒有可能建至四條跑道,這更顯三跑方案之短視。
其實大部分國際都會都有兩個機場,倫敦有希斯路及格域機場,東京有成田及羽田空港,上海有浦東和虹橋,又或像紐約甘乃迪和西班牙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般擁有四條跑道,原因很簡單 – 兩條平衡跑道永遠最具效率。三條跑道只可以是暫時性的,長遠而言效益必然差勁。假設《香港機場2030規劃大綱》中的預測準確,第三條跑道只可滿足2030前需求。我們的眼光應否放遠一點?
其實香港要建第二個機場並非不可能,南丫島以南,面對遼闊南中國海的位置很合適。若果市民認為不應如此大興土木,那就應與深圳寶安機場合作,興建港深西部軌道,將兩者連接,分散旅客流量。事實上,香港機場現時飛往的160個航點中,有45個在內地,不少在內陸,我們應否分流一下?
選擇其實很簡單,建三跑我們便和印度、沙地阿拉伯看齊,建兩個機場則和倫敦、東京並駕齊驅,你會如何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