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新鴻基地產早年在馬鞍山西沙十四鄉一帶購入大批農地,並與政府商討補地價換地發展,去年完成補地價協議。不過發展商7月再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高度限制及總樓面面積,並將興建的單位數目翻倍至近萬個,人口由原計劃的1.3萬增至2.8萬。西貢北義務社區幹事譚爾培認為配套不足,指項目等同沙田第一城,他亦憂慮會對鄰近的環境造成破壞。
新鴻基是在去年與政府完成商討,補價金額為159億,每平方呎地價約3,193元。新鴻基持有約2,500個地段,經原址換地後獲得670.85萬平方呎的地盤。計劃原擬興建24層高、共提供4,930個住宅單位項目。不過發展商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高度限制由24層增至31層,並縮減單位面積,由平均980呎減至610方呎,單位數目由4,930個增至9500個,諮詢期今日(8月17日)屆滿。
十四鄉位處馬鞍山及西貢交界,但因歷史原因屬大埔區議會的「西貢北」選區。西貢北義務社區幹事、現為大學生的譚爾培近日落區了解居民意見。他認為發展商是次大幅修改發展計劃是與政府的「私人交易」。譚爾培反駁發展商在文件中稱「為配合政府增加房屋備應、善用土地發展潛力的政策及滿足社會迫切的住屋需求」,申請放寬總樓面面積及增加單位。他認為無助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市民是對公屋的需求最殷切而非私人樓宇,日後建成的樓宇「一般市民都買唔到、中産都無能力負擔」。
當然,發展為本身屬鄉郊的十四鄉帶來「機遇」,譚爾培坦言擺設街站收集意見時,村民看法不同,「有人支持、有人唔支持」。 支持的村民認為發展後交通配套會更加方便、有更多社區設施,亦有在村內置業的村民認為發展後單位會升值。反對的村民大多關心發展對生態的影響,也有村民慨嘆發展後十四鄉將「鄉郊不再」。
新申請下,十四鄉項目人口高達2.8萬,譚爾培形容將會是「一個好入的沙田第一城」。連同本來鄰近村落輋下村、官坑、馬牯纜村、大洞及井頭,人口將會超過3萬,憂慮交通配套不足。此外,發展商擬在西沙路增加3個迴旋處,譚爾培指目前浸信會神學院對出的迴旋處,不少行人會因迴旋處過路不便,而選擇不跟從過路處。他認為多個迴旋處的設計增加交通意外發生的風險,曾有牛隻及人命傷亡。
譚爾培指「自己唔係想阻發展」,但認為發展需有足夠配套支援,指城規會在滿足要求前,不應批准新申請。
發展範圍亦鄰近井頭海岸和企嶺下紅樹林,該處是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譚爾培指灘上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沿途所見有紅樹林,灘上亦有海膽、螃蟹寄居。他擔心十四鄉人口增加,海岸亦會被破壞,出現類似烏溪沙鄰近海星灣發展後,海星不再的情況。
記者隨譚爾培實地視察,沿路譚爾培介紹一草一木,包括木棉樹、火焰木、樟木等等,不時讚嘆「好靚、好靚」。譚爾培居於馬鞍山,他指自己四年前考畢DSE後到處遊走,巧遇西沙,驚嘆這裏是「山水交界」,於是他開始說學習辨認植物。
在發展商地段的邊界,目前由鐵絲網包圍。譚爾培指邊界內外完全是兩個面貌,外面樹木叢生,但內裡的樹木鏟走,只有一片爛地。他批評發展商倡議的自然教育徑只是「發展籌碼」,並非真心保育。
西沙路計劃由兩線擴闊至四線,路旁的樹木將會被砍掉。譚爾培計劃舉辦導賞團,帶領村民欣賞十四鄉植物,讓村民感受「自己身在福中」,關注十四鄉發展。
記者曾致電西貢北當區大埔區議會李華光查詢,未獲回覆。
西沙路浸信會神學院對出的迴旋處經常有人橫過馬路,圖為行人壇自開辟的過路口。
記者:梁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