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部水域人工島來了

中部水域人工島來了

Tony Fung (坪洲填海關注組

立法會復會,中部水域人工島不意成為話題之一,立法會議員質疑當局缺乏具體解說,行政當局則反指議員去年拉布,導致研究計劃未被撥款,沒有研究也就無法回應議員及各方的質疑,所以先要尋求撥款研究。

我們要跳出這個討論怪圈,重申一遍,中部水域填海並無需要,也極其無謂。

一說前題

回到2011﹑2012年,當局向公眾諮詢,指按統計署推算,人口將從當時的710萬增至2039年的890萬人。按粗略推算每100萬人口需2500公頃土地而言,新增的180萬人口約需額外開發4500平方公頃土地,而估計各新發展區及土地用途改劃等只能提供3040公頃土地,所以要填海云云。[1]

教當局尷尬的是,統計署今年最新人口推算卻指出,「『居港人口』推算由2014年年中的724萬增加至2043年年中822萬的頂峰,然後回落至2064年年中的781萬」,而2039年人口則為820萬。 屈指一算,當局之前所指不計算填海而能新增的3000多公頃土地已能承載直至2039年的新增人口!當局要處理的並非不存在的無限增長人口,而是長遠而言,諸多大白象工程項目完成後,會否成為到時的負擔。借用陳茂波自己早前對傳媒的說法,「長遠來說,我們大致已經掌握由現時到2030的土地供應來源。大家耳熟能詳的……而這些只可以帶我們到2030年。2030年之後又如何?我們一定要進行一些長遠的謀劃……」 可惜陳局長的謀劃還是指向錯誤方向。

二說舊債

在交椅洲及喜靈洲填海造地,並規劃交通接駁往港島西及大嶼山北以至新界西成為中部水域人工島已寫在日程,但從上世紀為北大嶼山及東北大嶼山「發展」而進行的多個環境影響評估已指出,交椅洲是白腹海鵰及岩鷺的棲息以至繁殖地,倘苦把交椅洲接駁往大嶼山,牠們再不可能在當地繁殖; 後來當局研究把竹篙灣堆填成為所謂國際主題公園時,驚覺當地附近有一對白腹海鵰,專家認為牠們若不得不離開,也可退往交椅洲﹑周公島。 而最近報章消息也指,當局亦知悉該處生態敏感,正絞盡腦汁希望得到環團支持人工島工程。

環團似乎沒有多大理由作出讓步。2001年完成的《新界西南發展策略檢討》的「推薦發展策略」建議將喜靈洲大部份土地及周公島增為自然保育區(景觀保護區/海岸保護區)。(見圖)結果到現在為止,當局投放了什麼資源,使用了那些行政手段落實這項建議策略?

三說將來

按特區政府思維,推動中部水域人工島的「決心」應該不少,但我們細心一想,單是填海所需費用也將是天文數字。例如機場第三跑道填海六百多公頃,需368億(按付款當日價格), 當然,兩處海域水深等條件不同,難以直接比較費用,但中部水域人工島即使落實,動工填海日期將較三跑為後,工程費用單價相信隨通漲等因素亦會增加。再者,作為主要填海物料的海砂也非無窮無盡,去年11月,房屋及運輸局局長張炳良在回應記者有關機場三跑的估價問題時,指出「…今次三跑道工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填海,所以要看填海工程方面面對甚麼挑戰、海砂的來源等等的問題我們都要注意。」 而最近國內報章報導,澳門的填海工程也面對砂源問題,報導指,「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坦承,到今年6月份,新城A區的填海工程才完成總工程量的六成五,主要原因是用於填海的供沙出現問題,總用沙量1500萬立方米,沙源比較難找……」

當機管局以收取機場管理費及發債等方式籌款填海時,難道特區政府會發行「人工島」概念股融資?最終必然是真金白銀從庫房撥款,極端情況下,可能還要向大小地產商﹑建築公司收取較現時為低的處理費用去換取他們不要的泥頭沙石去填海,貌似補貼「廢物」處理成本,其實形同購買填海物料。

當局總會拋出諸如改善市民生活﹑帶動經濟﹑促進就業等去吸引市民大眾支持。回應這些政治—經濟論點並不能單靠一兩個相關議題的關注組又或環團可以處理,必須有更多的進步團體﹑在地的基層工作組織等等去進行去毒解咒的工作,正確地把中部水域人工島定義為我城的整體問題,而不光是當地水域島嶼又或大嶼山的事。

[1] 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傳媒簡報會投影片,2012年1月4日。隨當設立的網頁停用後,這份簡報在網上已難以找到,可參考坪洲填海關注組資料 

補記—有關周公島(於2015年10月16日)

漁護署管理的一個網頁指周公島已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規劃署的有關記錄冊亦已備存有關資料,但這記錄冊只有實物存檔,並無官方在線版本。大家可參考本文在坪洲填海關注組面書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