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前有間屋】旺角豉油街12號鬼城重生?

【從前有間屋】旺角豉油街12號鬼城重生?

圖 1 陳方安生到豉油街12號探訪(1994)

很多人未必知道,市建局租給社聯作「共住」基層房屋的旺角豉油街12號,其實是以往土地發展公司(市建局前身,簡稱「土發」)為重建計劃影響的住戶提供的特惠租金單位,據土地發展公司年報豉油街12號大廈1994年興建,約二百多個單位,希望把當時受附近重建計劃影響的的家庭,安置到環境較佳及廉租的房屋,當年還有陳太到場「剪綵」,展示出重建政策不一定起豪宅。

市建局願意拿出部分空置單位給社福團體當然不是壞事,但不可忽視的是這類安置大廈為何會長期空置?據過往統計空置率7成3有多(2014),拿14個單位其實只佔整體單位數據約5%。必須追問的是,市建局是否有更大空間可以拿出更多的單位讓基層居住,還原本身租住大廈的安置功能,不會只淪為純粹政績宣傳項目?

hkp2

圖 2 豉油街12號空置狀況的紀錄(2014)

土發時代,受重建影響的住戶最後揀選安置比補償為少,然而政策安排較現時人性化得多。只需在人口凍結前登記,證明恆常居住,然後聲明沒有其他可選擇的居住和家庭收入水平,毋須提供收入文件證明,便可安排入住安置大廈。[1]

但市建局成立後把安置的政策改頭換面,改為由房委會處理市建局的安置責任,同時亦把安置的入息資產的門檻改為申請公屋的標準,奪去很多受影響住戶得到安置的選項,餘下只有接受現金賠償的「選擇」,令過往土發公司的安置大廈在公眾認知中完全消失。

到今天仍然遺留下來的四棟安置大廈,分別為:

1. 順成大廈, 西環德輔道西466號(22層)
2. 旺角豉油街12號 (24層)
3.必發臺, 大角咀必發道68-72號 (15層)
4. 麗珠大廈, 大角咀荔枝角道163-165號 (13層)

hkp3

圖 3 豉油街12號照片(2015)

市建局坐擁的強拍的法定權力,又有極低補地價優惠的政府資助,體制上已預留財政空間改善安置安排和社區環境,現在卻淪為把安置大廈空置,資源集中在建豪宅、商場的謀利機器,這大廈倒過來揭穿了重建就必須要自負盈虧建豪宅的發展謊言,市建局亦無法只租出14個單位予社福機構,就能搖身一變成為「良心業主」,將這段曾經出現過的房屋發展模式遺忘掉。

既然要做「好心」,不如我們重新開始,重建時興建更多安置廉租大廈?

[1] Lo, Y. K. (2004). Choice of domestic tenants in urban renewal projects launched by the L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nd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香港大學學位論文, 1-0.

推動民間房屋研究 支持本土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