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政府成日話無地用,但對於手頭上2,450公頃、合共5,300份的短期租約用地內容就一直諱莫如深,唔敢俾公眾知道哩批數量龐大嘅官地用成點,有無丟空或不當使用。去年我們發佈《租連阡陌:香港短期批租富豪用地研究》,突破資訊封鎖,揭發原來好多公家土地都被政府賤租給富豪做後花園,之後坊間要求政府公開租約資料嘅聲音就不絕於耳。爭取咗差唔多兩年,政府終於抵唔過民間壓力,今日起於「地理資訊地圖」【傳送門】開咗一欄俾市民查閱短期租約的資料,包括土地面積、位置、租期、用途同租金等。
但咪開心住!原來今次公開的資料,只限於2018年1月以來有更新過的租約,只得400幾份,不足短期租約總數的十份之一;而面積加埋更只得65公頃,只佔所有短租用地的2.7%!當中包括391份直接批出同89份公開招標的租約,而且承租人資料係唔公開的。地政總署話要日後喺租賃協議加入同意公開資料嘅條款後先可以提供。但又點解釋淨係公開今年以來嘅資料呢?
短租用地係官地,即係公家資源;哩批地嘅位置喺邊、租金幾多、用途係咩,絕對唔係秘密或牽涉什麼私隱問題!我哋睇返地政總署測繪處的「iC1000數碼土地界線圖」清單,明明有GML格式的「短期租賃」資料可供購買,即係政府手頭上一定有所有短租地嘅界線位置地圖檔案,租約資料就更加無可能無啦~ 但偏偏就唔肯公開。而且仔細睇吓今次公開咗嘅資料,亦見到一啲直接批租的用地係無公開租期同租金,原因又係無解。
可以預期,政府之後只會逐年公開嗰年更新的租約。由於短期租約一般租期5至7年,我哋隨時要等到2025年先至睇得晒全部租約嘅位置,真係拖得就拖;而舊租約的內容更係公開無期,嚴重阻礙民間研究、數據分析同公眾監察!好似發叔咁用呎租$0.6租咗大宅隔離近萬呎官地做私家路同泊車,都係靠佢自己爆響口先至知。將啲資訊收收埋埋,哩個政府想包庇邊個呢?
話說近日各政府部門都公開咗「2018年年度開放數據計劃」的工作進度,列出未來三年打算開放嘅數據資料。例如規劃署就話會以地圖形式公開「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情況」研究結果,但係明明個研究係今年底做好、亦都係2017-18年既數據,就唔知點解要2020年6月先俾出嚟!我哋本土研究社做棕土研究,有齊1993年、2003年同2017年三年嘅資料,都只不過花一兩日就可以搬上Google Map俾全港市民睇啦!究竟點解要等多兩年呢?仲講明「不作定期更新」添。真係見到張稅單都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