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方文史調查、社區合作社、公共空間改造到產業振興等等大小議題十多年來對台灣人絶不陌生,當我們談社區保育時,台灣全面性的經驗就可以讓我們借鏡。
我們於24-25/3 邀請來自台大城鄉所的劉可強教授和都市改革組織 理事彭揚凱跟我們分享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文化資產保存及參與式設計等經驗,借藍屋為例子,一同落手落腳的構築我們理想中的社區。
‧主持人 & 操作擬定:劉可強 (OURs:都市改革組織監事 /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教授)
‧ 對象:社區工作者 ‧主旨 :以藍屋為範例,操作參與式空間規劃之過程
‧ 目的:針對廣場、樓梯、走道、空出之樓房單元等.. 非個人使用空間,提出未來公共性的規劃想像。
‧ 地點︰聖雅各福群會 AV室(24/3),聖雅各福群會 AV室(25/3)
工作坊的內容︰
3/24 (sat.)
9-12 a.m. A.何謂參與式設計
2--5 p.m. B.認識環境
6-9 p.m. C.構築未來
3/25
(sun.)
9-12 a.m D.最佳方案
2--5 p.m E.操作複習
------
A. 何謂參與式設計
(1)案例: I-Hotel in San Francisco and Treasure Hill in Taipei
*如何讓都市空間保存與住屋權利並 存?以美國舊金山I-hotel 與台北寶藏巖的案例參考。
(2)為什麼要參與?
*什麼條件做參與?參與政治的關係為何?參與的種類有那一些?什麼時候不應該做參與?
參與工作坊的組織者需要有那些條件?參與的限制在那裡?
B. 認識環境
(1)藍屋故事多:你有多了解這個地方?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
準備工作:概況說明、邀請居民
*和大家分享在藍屋的喜怒哀樂~
(2)角色大風吹:換人" 住"看看!老人、青年、小孩大變身!
準備道具:A4紙、膠帶、彩色筆、筆
*換個角色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能瞭解到不同的環境問題。
*為扮演生活在藍屋的角色,創作只屬於他們的空間劇本。
C. 構築未來 *分組操作
(1) 思想大融合:將藍屋變成大家都喜歡的地方
準備道具:藍屋底圖、藍屋模型、紙、筆、膠帶、便利貼
*大家對藍屋的想像不竟相同?一起來解決矛盾、衝突之處!
(2) 舊家變新家:動手把未來的藍屋做出來
準備道具:紙板( 回收紙箱可)、剪刀、小刀、膠等各式可表現藍屋模型的材料
*確定好彼此的想法後,用簡單的模型落實想像吧!
D. 最佳方案
(1)模型停看聽:將各組成果整合成一個方案
準備道具:便利貼、模型
*模型能具體的協助大家修正環境問題
(2)圓桌討論區:衝突大和解
*彼此討論對於整個過程的看法,瞭解自己與他人的「為什麼」。
*嘗試得出最大共識的空間方案。
E. 操作複習
*講整個流程重複溫習一遍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做朋友、四回做專家!
如有興趣參與者,可填寫以下表格,並電郵回 [email protected],而於出席第一天工作坊時,須同時繳交 $200元按金 ( 為鼓勵更多社運界朋友參加,來自該界別的只會收取 $100按金) ,按金將會於參與兩天工作坊的大部份環節後退還 ,如對此有問題,可向我們查詢,懇請各位踴躍參與,共同營造屬於人民的社區 。
主辦團體︰社區文化關注(CCC)
協辦團體︰都市改革組織 (OURS )( http://www.ours.org.tw/)
聖雅各福群會
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62206769 或電郵到 [email protected] 袁智仁(原人 )
參考資料︰
劉可強教授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