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薛求理:誰的修頓球場? 公眾參與的政治經濟學

文:薛求理(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講師
)

公共工程本來是為社區居民設計的,當然要傾聽民眾和使用者的意見。

過往百多年來,港英政府身為香港子民的父母官,為香港的百姓做了不少公益好事 (尤其是1970 年代將人民當人看待以來),但做公益事務的過程卻常常是一言堂,尖沙嘴的文化中心是一個例子;港島的中央圖書館,更從港英政府時代過渡到特區政府,引起社會的詬病和訕笑。

在講求品質和形象的二十世紀末,如此重大的公共工程不進行招標和設計競賽,連開放的上海北京都不如,則實在說不過去。因此,2000年,柴灣的青年活動中心和沙田水泉澳公屋舉辦公開設計競賽,引來大批本地建築師參加;2002年又舉行西九龍文娛中心國際競賽,有國際大師操刀,也有青年學生一試身手,並且邀請私人發展商來投資設計開發,這對集思廣益、解除政府財政負擔和創造一流的文化設施提供了新的思路。比起以往政府包辦,確實開明和進步了許多。

矯枉有無過正?

政府於2004年冬在科學館舉辦西九龍文化區設計展覽,2005年春節前移師港島大會堂,後又延長諮詢期,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廣集公眾意見,使市民對入圍的三個方案有所了解,這是大眾參與的一個良好開端。參加西九龍文化區展覽的三家超級發展商,帶來自己的精英顧問團,建築師、工程師、造價師、藝術家,作高科技的視聽展覽、多媒體模型動畫、印製精美畫冊、有各種專門的推介和導遊,貼身介紹,比豪華樓盤展更超級豪華。周末假日,展覽會前排成長龍,閃耀的燈光下,參觀者們情侶雙雙、扶老攜幼,或俯身細察或舉目觀望模型和影片,市民大眾不僅看見了未來西九龍的種種圖景,也耳濡目染了高品質的建築環境,這對普及建築文化和進一步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尤為重要。

從港英政府到特區政府,從1989年的尖沙嘴文化中心到2004年的西九龍文娛中心,香港的建設由政府獨家包辦到公私攜手、群策群力,讓市民知情和廣泛發表意見,在這15年間,香港社會跨出了一大步,也是多元化、民主化過程在基本建設領域的體現。只是那張長如廁紙的「專業」問卷,令不少熱心的市民摸不着頭腦。

財大另起爐灶

太古集團原是西九龍預選五家中的一家,因缺少那個令香港稱雄亞洲「統一整體風格」的天篷而出局,索性另起爐灶,請來美國大建築師 FrankO . Gehry來設計西九龍和添馬艦基地,對尖沙嘴文化中心、中環、東南九龍等沿海港的策略性地點進行大規模研究,做維港兩岸巨大模型展覽於昂貴場所太古廣場和又一城,又請那位美國加州大師來講演剪綵。滿城的維港故事,都集太古於一身,既顯示了大財團對香港環境和文化的「關懷」,更是對那入圍三家的挑戰和對政府的無聲抗議:我的場地更高級,我的模型更龐大,我的建築師更出名。這種玩財力的遊戲,動輒豪擲幾千萬,非一般公司或團體能媲美。

牽動灣仔靈魂

這邊廂,英國文化協會也不甘寂寞。英國文化協會本是在全世界傳播交流英國文化語言和為本國大學「創收」拉客仔的半官方機構。最近幾年也熱中於城市和社區重建等主題,2004年搞了城市靈魂的討論會,從英國搬來若干講者。講者中的兩位又來對灣仔修頓球場動番手術,他們數次來港,對修頓球場的場地、圍牆、看台作暢想性的建議和設計。灣仔區議會則給予配合,蒐集公眾意見。

修頓球場的重要之處,在於其位置的特殊性,往後山上,是條條狹窄老街,春園街、利東街、廈門街、汕頭街,是十九世紀遺留下的二十呎門面下店上居 (shop house ),世代中國人民艱苦謀生的場所;往海傍去,是百年來填出的通衢大道,軒尼詩道、駱克道、盧押道、謝斐道、告士打道,命名的人物,是香港一批批的殖民統治者。街區闊大,商業樓宇高聳。修頓球場就夾在這中西街區的中間,四面樓高,幾不透風,長寬百餘米的修頓球場是老街坊搖把紙扇尋友聊天下棋的去處,是學生踢球一腳射向看台而路人毫不見怪的地方,是灣仔辦公室藍領白領捧着飯盒飲品的透氣場地,是師奶路人手提百佳袋歇腳觀眾生相的看台。修頓球場的重建牽引到灣仔的靈魂、個人和集體的歷史記憶。

誰為誰造福?

英國文化協會的錢財自然無法與大商家鬥,但其在香港長期以來的影響慣性還是有的。如果英國設計師的方案得以在區議會通過,由區議會向政府申請撥款改造,不是沒有可能。但人們不禁要問,英國設計師對香港的本土文化了解有多深?迪士尼或主題公園式的改進,是否切合灣仔的文化脈絡?照此行事,歌德文化中心可以邀請德國設計師來研究香港藝術中心的改建,而光華文化中心也可以邀請台灣設計師來考量金鐘公共空間的連接,福州十鄉五邑社團更可搬請家鄉的能工巧匠來為北角的狹窄樓房增添幾層閣仔,或為新光戲院「古為今用」再出番力,造福鄉民港民。

這些民間團體、文化機構和財雄勢大的財團,都是大眾中的「一眾」,他們的聲音,應該傾聽,他們為美化香港的「熱心」努力,應該得到尊重和 適當的配合(區議會或立 法會)。區議會的議程和寶貴時間,將會被這些「改造建議」和問卷調查佔滿,而在這些特殊的「公眾參與」中,誰有錢誰聲大,誰會造勢誰贏項目。如此這般,香港街道百花齊放矣,簡直可與動物園看齊。公眾參與,是民主過程;矯枉過正,則耗時費錢,一事無成。

明報
2005-06-25